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1篇
  50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以工作-家庭资源理论为支撑,采用问卷法调查了509名企业员工,探讨亲家庭政策的使用和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FSSB)这两种组织亲家庭支持方式对员工生活满意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FSSB在亲家庭政策使用与工作-家庭增益之间起调节作用。(2)工作-家庭增益在亲家庭政策使用、FSSB以及两者交互作用与生活满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提示:可通过干预,提升FSSB进而提高亲家庭政策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352.
自传体叙事中的自我欺骗是一种从个体内角度理解的自我欺骗,是无人际压力情况下个体自我建构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认同策略。这种自我欺骗发生在自传体叙事过程中,个体通过叙事语言拉开"新我"和"旧我"的叙事距离,建立新的目标追求并实现,最终构建新的叙事认同。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在维持正性自我概念的动机驱动下,采用有偏差的信息加工方式叙述自我故事,满足情绪体验与情绪评价一致性的需要,进而影响个体的自我意识,引发自我改变。未来研究可以探讨自传体叙事中自我欺骗在临床中的行为表现与治疗策略,考察其认知神经机制,并探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自我欺骗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53.
8—15岁儿童冲突解决策略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了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地区某小学二年级和五年级、初中二年级的学生(n=180)进行了有关冲突解决策略使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冲突解决策略的运用上有明显的年龄效应,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地使用冲突解决策略。在使用冲突解决策略方面还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孩比男孩更多使用冲突解决策略。研究还发现儿童的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54.
专家-新手型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学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对在普通中学选取的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各48名)的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在教学行为的各个方面及总分上,专家型教师显著优于新手型教师;无论专家还是新手型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维度与教学行为及其各维度之间均存在较显著的相关关系;专家和新手型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维度对教学行为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55.
本文通过研究阿尔采默氏型老年痴呆症(SDAT)的病理变化,认为SDAT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多种递质联合受损性疾病,但是应用递质替代疗法,却往往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提示可能存在更深层次的分子机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腺苷作为一种神经调质对各类递质有着广泛的调制作用,因此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内腺苷的随龄变化很可能是SDAT产生的另一个分子机制,为研究SDAT治疗对策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356.
本研究通过3个研究探讨最优化型决策风格者更易选择超载的内在机制、以及如何缓解最优化型决策风格者选择超载。结果发现:(1)相较于满意型决策风格者,最优化型决策风格者更易选择超载;(2)选择闭合低是导致最优化型决策风格者选择超载的心理机制;(3)躯体闭合动作能够有效启动选择闭合感知,缓解最优化型决策风格者选择超载的负面作用。本研究对选择超载和最优化研究具有一定理论贡献,同时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357.
北京和香港大学生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该研究比较了北京和香港两地大学生的价值观特点,结果发现:两地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一定差异。1)京港两地大学生价值观的排序不同;2)北京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是社会型.香港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是信仰型;3)价值观的发展具有社会依从性,在一些情况下,社会环境对价值观的影响具有优先性。  相似文献   
358.
A型人格、自我价值感对中学生不同情境应对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红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1,24(3):350-351
应对方式的研究存在两种不同的取向,即过程取向和特质取向。过程取向重点研究特定生活事件中个体的应对过程,探讨各类特殊事件下特定个体的应对方式特点,较少考虑人格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对应对方式的研究大多仍倾向于过程取向。特质取向强调个体差异或人格变量的影响。该取向研究个体是否存在个性倾向性的、相对稳定的和习惯化了的应对风格或特质。  相似文献   
359.
目前,许多家长非常重视对孩子智力的开发,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即良好个性的培养。本文旨在说明: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既要开发智力,又要培养情商,达到二者的统一,即成功f=(情商&;#183;智商),使我们的孩子都能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发展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前提。以“群体适应性”为中心内容的班集体建设目标体系的构健,是调动学生自觉培养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创建个体适应群体,群体适应个体的“双向适应”的班集体氛围,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主体型人格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60.
非预想刺激的运动速率对无意视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成志  冯霞 《心理学报》2009,41(12):1143-1151
无意视盲是指由于对某些事物的专注而导致的眼前对象被忽视的现象。它受到诸如非预想刺激的位置、大小、颜色; 非预想刺激与注意刺激之间的关系; 被试的年龄、专业知识、加工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改进的MR范式考察了“等时”和“等距”条件下非预想刺激的运动速率对无意视盲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 (1)非预想刺激的运动速率和其呈现时间对无意视盲的比率有显著影响; (2)在一定的呈现时间范围内, 视盲率随运动速率的升高而降低, 但当维持相等的运动距离时, 视盲率没有显著变化; (3)当呈现时间超出一定范围时, 运动速率对无意视盲的影响急剧减小, 即呈现时间制约着运动速率对无意视盲的影响, 两者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文末就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