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操作前瞻记忆任务的重要性的方式有两种,研究发现相对重要性会造成进行中任务的损耗,而绝对重要性的研究较少且结果不尽一致,这种差异可能与进行中任务占用认知资源的情况有关。我们使用绝对重要性的指导语来操纵前瞻记忆任务的重要性高或者低,并且以Stroop任务作为进行中任务,来考察绝对重要性和认知资源占用的交互影响。结果发现,在进行中任务一致条件下,绝对重要性的增高促进了进行中任务的完成;而不一致条件下,则会阻碍进行中任务的完成。这说明,进行中任务的认知资源变化与前瞻记忆任务重要性对进行中任务的影响有着交互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2.
采用双任务范式,探讨了加工焦点性和进行中任务负荷对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前瞻记忆的影响。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探讨进行中任务与前瞻记忆任务加工的焦点性和加工类型的一致性对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前瞻记忆的影响;实验二探讨进行中任务负荷对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在在焦点加工和非焦点加工条件下前瞻记忆的影响。结果显示:焦点加工条件下的前瞻记忆成绩高于非焦点加工,且不受进行中任务负荷的影响;不管进行中任务与前瞻记忆任务的加工类型是否一致,在进行中任务负荷较高且非焦点加工条件下,场独立大学生的前瞻记忆成绩高于场依存大学生。本研究结果支持多重加工理论。  相似文献   
53.
重塑中医魂--《中医初学者的困惑》之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大学中医生切身体会,解读面临的诸多困惑,分析产生困惑的原因及危害,并从宣传、教改、临床带教诸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4.
中国美学以"中和"为最高境界和理论范式,乃源于独特而深厚的民族思维文化.其一,"中和"范式以审美矛盾因素的两面、两极、两端……(即"两")为基本架构,这正贯彻了中国传统以"物生有两"观念为基点的"耦两"型或以<易>为范本的"阴阳两仪"型思维模式.其二,中国传统"耦两"思维同西方近代的主客二元思维根本不同,其本质差异就在于"耦两"思维不脱离"一"的根本原则,关注的是"一两"关系.立"两"最终是为了明"一".其三,"两"所济所明的"一"实质上就是"中"."中"同"美是和谐"的古典美学理念相结合,就形成了"中和"这一中国特色的美学范式.  相似文献   
55.
张化蒙 《法音》2004,(2):17-23
无论是中观学派,还是整个佛学界,甚至教外研究龙树(约2—3世纪)学者,都认为“毕竟空”是贯穿龙树一代学说的核心,这似乎已成定论。但笔者在研习中观学时,发现贯穿龙树一代学说的关键不是“毕竟空”,而是“二胜谛”。此一观点,笔者在拙文《龙树对“缘起”“空”“中道”思想的统  相似文献   
56.
郭万平 《佛学研究》2004,(1):228-233
内容提要两宋时期,在中日没有国交的情况下,商人和僧侣成为中日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宋神宗元丰五年,日本僧戒觉率弟子二人偷渡来华,先由杭州经大运河至宋都开封,谒见宋神宗,后赴五台山。其日记《渡宋记》简略地记述了戒觉的旅华历程。虽然篇幅短小,却是研究中日关系史、宋史等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以《辩中边论》、《大般若经》第二会卷488和《大智度论》为中心,对瑜伽行派和《般若经》以及中观派所说之十六空的含义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并从四个方面对三者阐释的异同做了细致的分析和总结,指出唯识学者对十六空的阐释侧重于有情能所的角度来说,对于空性、真如则侧重于有的角度加以诠释;而《般若经》和中观派则偏重于从一切法平等和空的角度来说。另外,本文还特别指出了龙树在其《大智度论》中也从有情妄执的角度来谈论空,对于第一义空也从肯定和真实有的角度加以阐释。由此可略窥唯识与中观在空义阐释上的会通与歧异之处。  相似文献   
58.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在预防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中知晓的效果。将10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实行整体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术前、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一系列针对术中知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干预前后焦虑程度明显减轻(P〈0.01),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对不同患者心理状态进行系统的早期心理干预可减轻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情绪,从而积极有效地预防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满意度。  相似文献   
59.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在预防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中知晓的效果.将10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实行整体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术前、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一系列针对术中知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干预前后焦虑程度明显减轻(P<0.01),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对不同患者心理状态进行系统的早期心理干预可减轻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情绪,从而积极有效地预防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满意度.  相似文献   
60.
《观》卦的祭祀内涵与儒家哲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卦卦爻辞记述的是古代祭祀的情景。在后来的学术流变中,儒家学者不断把自己的哲学思想附加进去,对这一祭祀活动做出种种合乎人伦哲理的解释和分析,从而使之成为儒家思想培育的沃土。这一理论阐释的发展变化过程,不仅体现了儒家哲学学术思想发展流变的理趣,更显示了儒家思想和宗教祭祀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