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44篇
  10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刘璐  闫国利 《心理学报》2018,50(7):715-726
为适应失聪后的复杂环境, 聋人视觉注意资源的空间分布发生改变, 这对聋人的阅读加工产生了影响。本研究尝试提出“聋人阅读中的副中央凹视觉注意增强效应”, 并采用消失文本范式考察这一效应对聋人读者副中央凹及中央凹处词汇信息视觉编码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词n+1短暂呈现时, 聋生快速编码副中央凹处文本信息的加工效率与其生理年龄匹配组相近, 高于阅读能力匹配组; 但在词n短暂呈现时, 聋生快速编码中央凹处文本信息的加工效率落后于健听控制组, 其词汇通达和总阅读效率均受阻。综上所述, 本研究证实了聋人阅读中的副中央凹视觉注意增强效应, 表现为副中央凹加工效率增强, 但中央凹加工效率受阻。  相似文献   
922.
陈潇潇  安同良 《学海》2015,(2):110-117
熊彼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其思想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遗产。在中国提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机遇之际,其创新理论、经济周期思想等,正触及并推动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将其思想与中国改革的实践相结合。本文梳理了熊彼特学说在中国的传播路径与发展阶段,将其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民国时期中国学者对熊彼特思想的初步了解;第二阶段为新中国成立至1989年,熊彼特思想逐步引入中国;第三阶段从《经济发展理论》首次翻译到2007年,熊彼特思想进行多方位传播;第四阶段从第一届中国演化经济学年会召开至2013年,熊彼特学说在中国开始了系统的组织化传播;第五阶段以2014年南京大学中奥熊彼特创新中心成立为标志,熊彼特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923.
对85名儿童欣赏三幅不同风格绘画作品过程进行眼动追踪,结果发现:绘画作品欣赏中存在着场景效应,场景接近现实的程度影响着对物体的知觉;场景作品中的物体特征越熟悉、越接近真实物体,越容易引起关注,成为关注热点;物体和背景之间的结构关系影响着物体的知觉。那些位置居中、比例较大,并与周围物体分离较远的物体最早最快被注视。反之,则不容易引起注视。  相似文献   
924.
尊道贵德     
正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以理性的态度、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为指导,坚持"尊道而贵德"的好传统,确定自己的方向道路,选择正确的态度步骤,脚踏实地地躬行实践。什么是"道"?《老子》书里说,"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韩非子·解老》中说,"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简单地说,"道"就是世界上永恒运动着的最根本的客观规律,而"德"则是人类对于"道"的认识和把握,以及它在人生和社会中的体现。"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生知得以职  相似文献   
925.
王宁  邸小松 《美与时代》2014,(12):89-89
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精神文化背景不同,所以设计师们设计出来的书籍会有各自的可取之处。杉浦康平作为日本的书籍设计大师,在中国出版界也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东方气息。中国的书籍设计从鲁迅开始到现在,也有着很高的成就。针对中日书籍的装帧设计体现的文化精神的差异,在此进行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26.
朱海雪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18,(6):1333-1338
从科学发明材料库中选取40个题目为实验材料,采用“五对五”实验范式和fMRI成像技术手段记录大脑的 BOLD 信号变化,对科学发明问题解决中大脑自动响应机制进行了再探。结果发现:左侧颞中回及其他脑区被激活,将所激活脑区的BOLD 信号变化与原型启发的关键自变量(原型启发量、创造性倾向)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左侧颞中回相关显著,表明左侧颞中回在大脑自动响应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7.
唐晓雨  崔鑫忠  高敏  袁梦莹 《心理学报》2022,54(11):1310-1324
多感觉整合遵循空间原则和时间原则, 有研究表明Pip-and-Pop效应产生的原因是多感觉整合, 那么Pip-and-Pop效应是否同样遵循空间原则和时间原则呢?本研究采用动态视觉搜索范式, 通过两个眼动实验考察空间一致性(实验1)和时间一致性(实验2)对Pip-and-Pop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视觉目标颜色变化伴随一个同侧的听觉刺激时所产生的Pip-and-Pop效应最大, 对侧条件没有发现Pip-and-Pop效应。(2)视听刺激同时呈现所产生的Pip-and-Pop效应最大, 随视听刺激呈现时间间隔的增加Pip-and-Pop效应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结果表明, 视听时、空一致性对Pip-and-Pop效应具有调节作用, 这为多感觉整合在产生Pip-and-Pop效应中的作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928.
教师对课堂信息的知觉和加工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专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有关课堂场景中学生行为知觉和注意的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主观报告和定性分析等研究方式,不仅缺乏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客观量化的分析,对教师如何加工课堂场景中学生行为也研究较少。本研究选取11名专家、9名经验教师和17名新手,让其观看一段时长约15秒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视频,并记录其观看过程中的眼动信息。结果发现,教师对学生课堂典型行为的注视次数和注视次数比率多于问题行为;相对于专家和经验教师,新手对学生的典型课堂行为注视次数更多、总注视时间更长、注视比率更大;就学生的典型行为而言,新手比专家和经验教师注视的次数更多、总注视时间更长,注视的比率也更大。结论认为,教学经验会影响教师对课堂教学场景中学生行为信息的知觉,新手对突显的典型行为关注要多于问题行为,而专家和经验教师则在典型行为和问题行为上平均分配注意资源。  相似文献   
929.
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无关言语对句子材料相同的自然阅读和校对阅读的影响,探讨无关言语对阅读的干扰机制是基于内容还是过程。结果发现,有意义言语显著干扰了正常的阅读行为,而无意义言语与无背景音条件不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背景言语类型与任务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表现为言语的语义成分只干扰了自然阅读,而对校对阅读没有影响。实验结果支持过程干扰假说。  相似文献   
930.
疼痛的威胁警示与趋近救助冲突近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结合点探测范式与眼动技术,以疼痛面孔和中性面孔为实验材料,探讨共情在疼痛功能冲突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收集了33名被试的有效眼动数据,结果发现,与中性面孔相比,被试对疼痛面孔图片的早期注意定向更快(首次注视到达时间更短)、晚期注意维持更长(注视次数更多、总注视持续时间更长);与低共情组相比,高共情组被试对面孔的总注视持续时间更长,分组分析显示只有髙共情组对疼痛面孔的总注视持续时间比中性面孔长。结果表明,被试存在疼痛面孔注意偏向,被试的共情水平可能作为一个调节变量影响其在注意维持阶段对疼痛威胁的知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