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伊斯兰事务最高理事会于4月25日至27日,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了第四届大会。中国穆斯林代表曾应邀出席过它的前三届大会,这次由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贤和我应邀与会,我们感到这是一次重要的伊斯兰国际会议,现将大会简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2.
从刘禹锡诗看中唐道教的升降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研究刘禹锡的全部涉道诗后,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并归纳了各类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而考证了他关于玄都观的三首诗,尤其详细地考证和辨析了两首描写玄都观桃花的诗,探讨了历代对这些作品的误读及其原因。复用以诗证史的方法补充说明了中唐时期道教升降变迁的情况,反过来也加深了对刘禹锡诗歌创作本来面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3.
张健 《中国宗教》2011,(6):34-34
福传华夏百年间,可惜差会霸教权。附洋媚外国蒙羞,更待有识革旧路。  相似文献   
134.
甘泉学派是中晚明与阳明心学分庭抗礼的存在。两家虽然学术宗旨相异,但并非泾渭分明。不论阳明后学还是甘泉后学中,一直有主张融通的声音。本文以甘泉后学中以往学界缺乏研究的蔡汝楠为例,通过对其“养中”与“格物”观念的分析,探讨其对于王、湛两家之学的融通。在蔡汝楠看来,其“中”与“养中”的观念可以消解“良知”与“天理”之间的紧张,使得本体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得到统一;其“格物”观则可以将“致良知”和“随处体认天理”统一起来,避免双方之间的彼此攻讦。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到,蔡汝楠的“养中”和“格物”,正是颇能体现其自觉融通王、湛两家思想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5.
清华简《命训》篇论述了“大命有常,小命日成”和“司德司义”“赐之福”“降之祸”的天命观,此与墨家的天志、明鬼、非命等思想多有相似之处。这两者皆是对西周以来道德本位的天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除了揭示道德与非命之间的关系外,清华简《命训》还强调“道天莫如无极”以树立天的权威,并通过“明王”来“道天正人”。在这一点上,墨家思想与其存在较大不同,这体现出两者对西周天命观念的不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6.
本文以易学解释学为起点来探究《程氏易传》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中"的哲学内涵,本文的研究表明程颐在《程氏易传》中继承了王弼《周易注》中对《周易》文本所作的卦、彖、爻的结构性划分,并在对爻辞的注释中通过使用一些基础解释概念来建立统一的释爻体例。"中"就是作为基础解释概念"德"的内容出现的,在《程传》中程颐通过"中"与其他基础解释概念之间关系的建立,为"中"赋予了丰富的哲学内涵。因此笔者想通过探究"中"这一概念在《程传》释爻中的使用方式来彰显其哲学内涵,这也是本文在方法论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7.
说温柔     
当今,总有人一说话就急赤白脸、心浮气躁,错把粗野当直爽,错把鄙俚当时尚。故而,我愈加眷恋起古老的中华美德,“温柔”尤其让我心驰神往。  相似文献   
138.
本作在对面向理工科大学生开设《社会心理学》十年来的探索历程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介绍了《社会心理学》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注重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心理水平;努力汲取古今中外成果等经验。  相似文献   
139.
帛书《易经》与西周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初流行的“明德慎罚”思潮对《易经》产生了影响。西周刑法中的“中刑”或“中罚”原则就体现了明德慎罚的精神。帛书《易经》对刑罚的教育功能有深刻的认识。“明德”需要恪守一定的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在西周时期属于礼的范畴。依今天的标准看,“礼”的内容虽基本上是道德规范,但在当时它也具有法律规范的性质,因为它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违礼者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当然程度不等)。所谓“出礼入刑”就是证明。可以说,西周时期要求官员恪守的道德规范是一种法律化的道德规范,其性质几乎相当于今天的行政法规。西周统治者注重用法律手段推行其提倡的道德,得到了后来以继承周文化自命的儒家学者的积极认同。  相似文献   
140.
李贺敏 《法音》2001,(11):45-46
本刊讯11月30日至31日,由日本《中外日报》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的第九次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在日本京都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佛教与中日两国的历史和文化”。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始于1985年,是为纪念日本最大的佛教报纸《中外日报》创办九十周年而发起的,比中国佛教协会和日本佛教大学发起的佛教学术交流会议早一年,同样为每两年召开一次,中日双方轮流举办。10月30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中心主任杨曾文教授和日本东京大学末木文美士教授分别作了基调发言。杨曾文教授在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