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余越 《周易研究》2022,(3):63-74
圣人的含义是魏晋以降一直为学者所关注的问题。在玄学的影响下,圣与贤悬隔成为六朝人的普遍观念,圣人和贤人分别被赋予体无、知几、无过、生而知之与体有、庶几、不贰过、学而知之等特质,二者之间存在明确界限。这成为了《周易正义》解释圣人含义的思想背景。在结合韩注解释《系辞》中“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和“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二句时,面对《易传》原文与通行圣人观的矛盾及韩注包含的问题,《正义》援用玄学理论及当时常说,给出了表面可通的解释,却也制造出诸多矛盾,陷入了理论困境。这反映出时代观念的变迁对经典解释的影响,并提示解释臻于极限可能也是义疏学衰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2.
辛敬 《周易研究》2022,(4):32-41
胡煦对宋代以来流传的先天图进行了修改,把黑白连画的先天圆图当做伏羲最初所画的先天图。在此基础上,他用一种“回溯”的方法对“太极”进行了重新诠释,让人在现象界的阴阳流行之中逆觉体证本体“太极”,由此构建了心性论与工夫论。这种太极观对朱熹以“理气”为主导的太极观有解构作用,消解了朱子学中先验的理世界与现象的气世界的严格分限。这种解构成为了清代乾嘉易学思想发展的逻辑起点。乾嘉易学不断将“太极”拉回现实领域,在一种王道政治的视域下谈论太极以及易学,不再强调个人与太极之间的感通联系,逐步走向了胡煦易学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63.
关于“次健康”:一个新领域命名的商榷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相似文献   
64.
本文作者于1998年将箱庭疗法介绍到中国,立足于东方文化和中国传统园林盆景艺术的精髓,探讨箱庭疗法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建立了箱庭治疗室,开展心理临床实践,并在<心理科学>上发表国内第一篇"箱庭疗法"的综述文章、个案报告和基础研究报告,其专著<箱庭疗法>亦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期间还成功地培养了一批从事心理咨询及箱庭疗法工作的心理咨询师,箱庭疗法在心理临床中的有效性已得到了验证,在中国心理学临床应用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并不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65.
清代中期“以礼代理”说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中期,以凌廷堪、焦循、阮元为代表的汉学家提出了“以礼代理”说,即主张用礼学代替理学。他们认为,儒学的中心是“礼”而不是“理”,脱离了“礼”而言“理”,只能导致师心自用以及对人的具体情感的漠视。这一学说是清初顾炎武所倡导的学术方向的继续,它把人们的目光由内在精神变革转向对外在制度的关注;同时,这一学说明确反对以抽象化的“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理学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6.
文化与心理--研究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对当今研究文化与心理关系问题的启示在于:坚持唯物的辨证方法论是研究文化与心理关系问题的基础;创造性地以符号为中介,以符号作为高级心理机能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基础,使文化与心理之间有了联系的桥梁;“实验发生法”为当今实验的生态有效性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强调从文化的维度来解释人的心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西方心理学的文化转向;强调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为心理学的后现代建构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7.
中国古代的自主学习思想探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自主学习的价值、自主学习的原则、自主学习的教学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的自主学习思想。中国古代学者强凋为学贵在自求自得。注重立志、学思结合、知疑善间、自我省察、相互切磋等自主学习原则。主张遵循启发式的、少而精的教学原则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8.
本文从现代心理学角度考察了唯识学之心法八识所建构的认识结构。  相似文献   
69.
试论误诊学研究的依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误诊学,作为一相对独立的学科提出已经近10年时间,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有人对其学科地位和研究方法认识不清,这里就学科提出的依据及方法进行讨论。简单地说误诊学是研究临床工作中错误诊断发生的规律和防范措施的一门学问。研究的主要价值是弥补或补充诊断学之不足,它与传统的诊断学相对应,是从诊断学的另一个侧面,分析、研究在诊断工作中未获得正确诊断和及时、全面诊断的各种内在的和外在的原因。其目的是,指导临床工作,提高诊断的准确率。1 误诊学提出的依据一门学科的形成和独立,不是凭人们的主观意愿所实现的,而是它自身发…  相似文献   
70.
郭畑 《孔子研究》2016,(5):104-114
唐宋间的孟子升格运动主要是在古文运动的思想脉络中不断展开并最终获得朝廷肯定的,而其间士人对于孟子的解读也在不断转变。早期古文运动虽然认定孟子传道,但诸人实际上仍将《孟子》看作羽翼六经之作,并因古文运动的文学写作需求而重视孟子之"文",而古文运动对孟子最看重的一点,也是孟子升格运动获得朝廷肯定的主要原因,是孟子的排辟异端之功。随着庆历之后新儒学的不断发展,其对于孟子之"道"的探讨日益深入,孟子在"治道"上的贡献和在性命之学上的巨大诠释潜能都不断得以凸显,孟子精于治道和善说性命的两面在庆历以至于宋神宗的这段时期内呈现出一段时间的分裂,直到王安石新学和理学都努力连接"内圣"和"外王",孟子的这两面形象才逐渐绾合。此时,孟子之于"文"的启发性、《孟子》乃六经之羽翼的看法逐渐淡出士人的视野,且士人对孟子排辟异端之功的评价也有所转变,孟子逐步趋于全面圣人化,并最终取代颜子成为"亚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