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60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420篇
  1282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255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362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833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959篇
  2011年   1080篇
  2010年   743篇
  2009年   755篇
  2008年   887篇
  2007年   549篇
  2006年   566篇
  2005年   579篇
  2004年   527篇
  2003年   439篇
  2002年   630篇
  2001年   418篇
  2000年   45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253篇
  1994年   13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宗教将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宗教界对这些机遇与挑战又是如何思考与应对的?一句话,就是中国宗教的未来走向如何?这是令每一位关心中国宗教未来的人士深感兴趣的话题。本期,我们约请了五大宗教的代表性人士,就这一问题发表他们的思考和见解。相信这些见解会带给读者有益的信息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2.
《中国宗教》2004,(1):67-67
  相似文献   
143.
词频效应指语言产生中人们对高频词汇的加工比低频词汇更快更准确的一种现象,它可能发生在语言产生中的不同阶段。对青年人和老年人词频效应的不同特点和加工机制进行比较,可以考察语言产生的认知老化机制。通过语言产生理论可对词频效应的老化进行预测,提出词频效应在个体发展和老化阶段的相对稳定性,分析老化导致词频效应相关的神经基础和加工时间进程的改变。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分离词频效应与习得年龄效应对语言产生老化的影响,并扩展至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中。  相似文献   
144.
姜涛 《世界哲学》2022,(4):68-76
安斯康姆区分了意图概念的三种用法,“三者如何统一”的问题为行动哲学奠定了基础。但一方面,安斯康姆问题预设了一系列前置问题:(1)三种用法的区分方式具有跨语言普遍性吗?(2)区分的数量有必然性吗?(3)为何有必要寻求统一?恰当回应这些前置问题,安斯康姆问题的合法性才能获得辩护。另一方面,由于对其哲学方法的遗忘,当代行动哲学又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扭曲了安斯康姆问题。发掘日常语言哲学方法,可以进一步阐明该问题的意义,并为困境中的当代理论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145.
《中国宗教》2004,(6):1-1
  相似文献   
146.
147.
148.
以"人类是否对自然承担直接道德义务"的问题为根据,可以将西方环境伦理学划分为非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环境伦理学存在尖锐的分歧和激烈的争论背后却具有理论基础、价值立场的一致性。从理论基础的一致性看,它们都割裂自然观与历史观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使得它们不去探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下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实际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关系是如何断裂的,进而把生态危机的本质归结为生态价值观的危机,秉承的都是一种抽象的文化价值决定论;从价值立场的一致性看,它们不仅都是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辩护的伦理学,而且漠视人民群众和发展中国家为了消除贫困追求生存的发展权与环境权,是一种以追求"生活质量为导向"的"西方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开始于对西方环境伦理学的引进、评介,由此形成借鉴或认同人类中心主义或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类型的生态文明理论。随着学术界对西方环境伦理学在理论基础和价值立场上的缺陷的认识更加深入,学术界提出了环境伦理学本土化的理论主张,这也使得学术界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在吸收西方环境伦理学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建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  相似文献   
149.
《中国宗教》2004,(12):53-53
卓新平在《中国宗教学》一书中撰写文章,认为近代以来,世俗人文主义以“人本”观念与宗教中的“神本”思想对应,批评宗教缺乏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由此形成对宗教本真及其蕴涵的一种认知误区。实际上,宗教对人生处境的关注、对人性本质的界说、对人伦道德的提倡、对人间关怀的强调、对人格升华的鼓励都是为了尊重人、  相似文献   
150.
《中国宗教》2004,(4):64-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