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74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41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28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76篇
  2014年   899篇
  2013年   361篇
  2012年   959篇
  2011年   1098篇
  2010年   739篇
  2009年   786篇
  2008年   972篇
  2007年   520篇
  2006年   556篇
  2005年   659篇
  2004年   451篇
  2003年   345篇
  2002年   623篇
  2001年   533篇
  2000年   396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261篇
  1994年   151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我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应印尼总统苏哈托阁下邀请,于8月6日至10日,访问了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在此期间,于8月8日,由两国外长代表两国政府在印难写都雅加达签署了关于正式恢复外交关系的备忘录;决定自是日起中国和印尼恢复两国间的外交关系。我代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对亚太地区两个大国结束过去、开始新的一页,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22.
医学美学的社会背景及任务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630014)李林平1986年,医学美学的构想在我国问世。随后,它以较快的速度,不大的声势铺张开来。医学美学是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提出来的。任何一门新的学科从问世到确定都是一个十分严肃的学术过程。学科建立的最...  相似文献   
123.
正本刊讯为纪念赵朴初居士遗骨回乡树葬十周年和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成立十周年,10月11日,由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和安徽大学赵朴初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暨太湖禅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合肥市举行。会议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对于进一步开展赵朴初研究和禅宗文化研究,促进地方经济和旅游文化的发展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4.
经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证明"观察、思考与表达"以及感性体验与理性分析相结合的音乐作品的教学方法是切实而有效的,可以提高《中国音乐史》的教学质量。其中,前者属于教学过程理论的范畴,可迁移到其他相近学科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25.
人生如织锦,人生似编程,重在过程,美在过程。第一是过程,第二是过程,第三还是过程。至于结果,有了坚实游走行进的过程,还愁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吗?过程和结果是一对意味滦长的哲学美学范畴。世俗观念追逐结果,审美领域推崇过程。  相似文献   
126.
房赢 《天风》2014,(5):2
<正>基督教全国两会接待香港基督教协进会访问团一行本刊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傅先伟长老,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总干事(代)阚保平牧师,副会长(驻会)单渭祥牧师于2014年4月2日,接待了香港基督教协进会会长袁天佑牧师率领的访问团一行10人。  相似文献   
127.
为了深入学习抗震救灾精神,10月16日,中国道教协会广大道职员工参观了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主题展览".  相似文献   
128.
郝丹 《美与时代》2023,(8):18-20
中国山水画创造了令人向往的幻境,运用有限的笔墨在无尽虚空中打造广袤空间。空白在山水画中起关键作用,与笔墨相衬,营造意境。虚之空白和实之笔墨共同构筑梦幻领域,引发观者遐想。学习和创作山水画时,空白不可或缺,与笔墨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正因为空白源自虚实相生的画面处理方式,留白的功效恰到好处,甚至在没有笔墨的情况下,空白与画面中的形象融为一体,营造了虚实映衬的绘画效果,塑造了独特的中国山水画意境之美。通过对中国画中空白的研究,深入探讨了它在表达意境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追溯了其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经典的表现手法,探索艺术家如何借助空白营造意境,实现人们寻求心灵栖息之地的愿望。  相似文献   
129.
近几年,学术界对于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丰硕成果。然而,问题并没有解决,争论还在继续。有些学者认为未来的21世纪,人们的思想观念将发生重大飞跃,往昔的传统文化无疑将成为历史的陈迹,从而完全被博物馆化了。有些学者则认为,人类历史不能割断,文化也有其不可断裂的连续性。然而,在这世纪末期,有许多人为传统文化在21世纪的命运而忧虑,也有许多人对此持乐观态度。事实上,不同学术观点的相互争论,有利于对儒家文化与现代化这一课题的深入讨论,也有利于各种学术观点的自我完善。鉴此,笔者试图对此发表个人看法,以求教于学术界同仁。  相似文献   
130.
《学海》2018,(1):207-211
米歇尔·图尼埃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法国当代作家,其小说以颇具特色的叙事风格和对存在与身份等问题的深刻哲思而闻名于世。其小说于20世纪70年代末被陆续译介,向中国读者开启了20世纪法国"哲思小说"与"重塑神话"的文学之窗。本文以时间为序,从译介、研究与接受三个层面全方位展示图尼埃作品在中国的传播、评介与产生的影响。"新寓言派"的热议事件显示中国文学界对图尼埃艺术风格有不同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