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8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53篇
  507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440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340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卢晴 《美与时代》2022,(8):122-124
家园是我们栖居于大地之上的物质载体,是我们存在于世界之中的空间形式,对家园的塑造,即对人之存在方式的塑造。通过对安徽省黟县西递镇西递村传统人居环境营建的研究,探析传统人居环境设计的表现方式及规律,挖掘其理念内涵,提炼出其物我一体、道器并举、观物取象、游目骋怀、因地制宜的现代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72.
73.
《学海》2018,(2):63-66
2017年11月18日纪念涂尔干逝世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大召开。以下几篇文章来自研讨会发言。杨善华从涂尔干的处事风格、社会责任、学术执着的角度,讨论涂尔干的为人与为学品质。苏国勋突出了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理性主义性质及其道德科学色彩。王楠讨论了《自杀论》对现代社会道德危机的分析,突出涂尔干在危机时代重建道德秩序的努力。赵立玮进一步探讨涂尔干视自杀为总体社会事实的观念,凸显涂尔干对现代人生存状况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74.
相乐 《佛教文化》2018,(4):78-83
宏玉法师说:“佛教的教育主张一种‘菩萨’精神,即所谓‘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我们要将僧众培养成为爱国爱教,能够弘扬佛教传统文化,遵守寺院的规则,走向世界的人才。”  相似文献   
75.
王阳明工夫论与儒家修身传统关系密切。他将朱子察之于念虑之微工夫标举为根本工夫,由朱子之独知而直接转化出良知,借此扭转了朱子学外骛之弊,格物工夫遂聚焦于格念头,格物者的生命成了修炼的对象;他提出的致良知跟陆象山先立乎其大工夫本体一齐点出,均有简明直截、鞭辟入里的风格,但致良知三字,不犯典要、不落格套,先立乎其大则有落入典要之嫌疑,在立志改过工夫论说上,象山念虑之正不正,在顷刻之间说与阳明思之是非邪正,良知无有不自知者说虽差之毫厘,但却意义重大,前者坐实了刘蕺山知是知非落入后手之批评,后者则可从现象学内意识角度得到有力辩护;而在成圣这一修身目标上,阳明的圣人图像与宋儒相比则发生了上提下拉的变动:上提系指圣人图像中无的一面得到充分彰显,明道所营造的廓然大公、物来顺应的无滞、无着、无执、无染的面向至此已天机尽泄;下拉系指阳明圣人观中的平民化趋势,个个心中有仲尼,见满街人都是圣人诸如此类之说法遂不胫而走。  相似文献   
76.
不相容论者倾向于认为,为了能够对一个行动承担道德责任,行动者必须在实际上采取这个行动的时候能够采取其他可能的行动,因此道德责任预设或要求一种反因果的自由。哈里·法兰克福在发表于1969年的一篇著名文章中试图反驳这个观点。不相容论者已经采取了一些策略来回应法兰克福的挑战,其中的一个重要策略旨在表明,在道德责备的特殊情形中,不相容论者的主张可以得到维护。然而不相容论者通过诉诸康德准则对法兰克福挑战的回应并不成功。  相似文献   
77.
在后启蒙时代的背景下,人权的普遍性问题和西方学界的理性主义批判融合在了一起。理性主义的式微使人权无法在哲学上被论证为普遍性的,同时道德直觉论承担了人权实践的解释和补充作用。近三十年来,西方学界兴起的建构论开始批评道德直觉论的不足,并提出了人权的主观普遍性理论。为了避免产生过于激进的人权观念,德沃金和哈贝马斯分别从司法传统和共识的角度,对主观性的人权理论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78.
经典诠释与体系建构--中国哲学诠释传统的成熟与特点刍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哲学诠释的传统有密切关系,王弼和郭象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诠释传统的成熟时期,自此以后,以较完整的经典注释的方式阐发思想家的哲学体系就成了中国哲学发展的主流,朱熹、王夫之是古代哲学诠释传统的高峰,牟宗三则是这一传统的现代代表.本文认为,西方诠释学从原则上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体系重构提供了很好的解释和论证,但西方诠释学理论并不能充分解释中国哲学的诠释传统,中国的哲学诠释传统的典型形式是以经典诠释的方式进行哲学体系的建构或重构,打破了西方诠释学理论所说的"诠释的循环",从而构成了对西方诠释学的一种挑战,回答这种挑战就可以丰富和发展诠释学理论,并有可能创造出一种新的适合于理解和说明中国哲学传统的诠释学.  相似文献   
79.
科学主义的尴尬与中医学的多向度发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近50年的中医现代化研究暴露了科学主义试图消解其他向度存在的独尊倾向,而经络实质研究、证客观化研究等方面的失败,宣告了科学主义并不是解决中医学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科学主义所遇到的这种尴尬局面表明,中医学应该有多种向度的发展,除了现代化研究这一模式之外,至少还应当有两种向度的存在,即原有形态的传统中医学体系应继续存在下去,传统中医学在技术上与西医学的结合应当受到鼓励。  相似文献   
80.
医学与文学的传统及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医学与文学关系的文章习惯以阿波罗开头。文学与医学直到最近才成为医学人文学里的一个新的学术分支 ,但文学与医学的关系至少可追溯到古希腊。本文中 ,我将讨论如何看待医学与文学关系的四种传统方式 :其一 ,疾病的形象 (images) ,即文学中患病、苦难和死亡的主题 ;其二 ,治疗者的形象 ;其三 ,医生—诗人或医生—作家类型 ;其四 ,文学作为一种治疗方法。然后 ,我将简要讨论文学在今日医学教育中的作用并提供一个思辨性的结论。1 传统1 1 患病、苦难和死亡的主题与医学一样 ,文学关涉患病、苦难和死亡这些与人类同样古老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