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河南传统文化资源遗存是中华民族精神与物质的瑰宝,是大学中国美术史教学中可资利用的宝贵资源,极具审美和素质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大学美术史课程可利用其艺术的丰富性、延续性和典范性进行教学,以拓宽学生审美视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2.
受到卢梭《社会契约论》第一个完整汉译本的启发,1904年刘师培(与林獬联名)出版了《中国民约精义》。此书收集了从古典到晚清倡导人民权利的重要文字,不仅疏理了中国民本传统,而且强调这一传统有资源帮助人们理解社会契约。刘师培对社会契约论的理解包括两个核心论点,即人民是国家的“主体”以及共同体是成员私利的联合。前一个论点更为激进,却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关于卢梭的常识,后一个论点则被遗忘。人们都知道卢梭强调共同体意味着个人融入整体,却不知道对于卢梭来说这个整体形成的动力是私利,而且,从理论上说,成员一旦觉得不再有必要维持整体,便可以将其废除。  相似文献   
63.
李立祥 《法音》2007,(1):51-52
在藏族传统艺术中,唐喀艺术堪称一绝。唐喀又作唐卡,是藏语音译,其本意有二:一指平坦,二指政府诏令,后专指以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卷轴画。唐喀起源于松赞干布时期,成熟于宋元,盛于明清,随着佛教在西藏的传播而发展起来,为藏文化中一种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分布除西藏外,还有  相似文献   
64.
方广錩 《法音》2007,(5):44-46
六卷本的《方立天文集》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与方立天先生相识二十余年,他的新著我往往先睹为快。有所收获、有所感触便写下感想。故读了他的《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书评一篇;读了《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后,在《人民日报》发表书评一篇;读了《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后,也写了一篇书评,  相似文献   
65.
卢晴 《美与时代》2022,(8):122-124
家园是我们栖居于大地之上的物质载体,是我们存在于世界之中的空间形式,对家园的塑造,即对人之存在方式的塑造。通过对安徽省黟县西递镇西递村传统人居环境营建的研究,探析传统人居环境设计的表现方式及规律,挖掘其理念内涵,提炼出其物我一体、道器并举、观物取象、游目骋怀、因地制宜的现代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66.
67.
赵磊 《中国宗教》2006,(10):12-13
9月11日-13日,我们随中国宗教代表团赴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参加第二届“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有幸见证了世界各宗教领袖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努力。中国派出了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活佛为团长、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为顾问的中国宗教代表团一行14人参加大会。  相似文献   
68.
经典诠释与体系建构--中国哲学诠释传统的成熟与特点刍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哲学诠释的传统有密切关系,王弼和郭象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诠释传统的成熟时期,自此以后,以较完整的经典注释的方式阐发思想家的哲学体系就成了中国哲学发展的主流,朱熹、王夫之是古代哲学诠释传统的高峰,牟宗三则是这一传统的现代代表.本文认为,西方诠释学从原则上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体系重构提供了很好的解释和论证,但西方诠释学理论并不能充分解释中国哲学的诠释传统,中国的哲学诠释传统的典型形式是以经典诠释的方式进行哲学体系的建构或重构,打破了西方诠释学理论所说的"诠释的循环",从而构成了对西方诠释学的一种挑战,回答这种挑战就可以丰富和发展诠释学理论,并有可能创造出一种新的适合于理解和说明中国哲学传统的诠释学.  相似文献   
69.
科学主义的尴尬与中医学的多向度发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近50年的中医现代化研究暴露了科学主义试图消解其他向度存在的独尊倾向,而经络实质研究、证客观化研究等方面的失败,宣告了科学主义并不是解决中医学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科学主义所遇到的这种尴尬局面表明,中医学应该有多种向度的发展,除了现代化研究这一模式之外,至少还应当有两种向度的存在,即原有形态的传统中医学体系应继续存在下去,传统中医学在技术上与西医学的结合应当受到鼓励。  相似文献   
70.
医学与文学的传统及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医学与文学关系的文章习惯以阿波罗开头。文学与医学直到最近才成为医学人文学里的一个新的学术分支 ,但文学与医学的关系至少可追溯到古希腊。本文中 ,我将讨论如何看待医学与文学关系的四种传统方式 :其一 ,疾病的形象 (images) ,即文学中患病、苦难和死亡的主题 ;其二 ,治疗者的形象 ;其三 ,医生—诗人或医生—作家类型 ;其四 ,文学作为一种治疗方法。然后 ,我将简要讨论文学在今日医学教育中的作用并提供一个思辨性的结论。1 传统1 1 患病、苦难和死亡的主题与医学一样 ,文学关涉患病、苦难和死亡这些与人类同样古老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