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说到误诊、误治 ,人们头脑中首先想到的是西医 ,总觉得中医不存在着误诊、误治问题 ,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种模糊认识的产生和中医的文化、中医理论结构及传统的观念有着直接的关系。1 中医误诊、误治模糊认识的根源中医学是诞生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中医体系是适应整个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产物 ,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思维是符合古代哲学思维形式的 ,而且到目前为止 ,中医理论还不能脱离这种哲学思维的框架。因此它的方法论是朴素辩证的、宏观思辨的、定性描述的 ;具体的操作是以象测脏的原始黑箱方法。中医的理论涵盖面宽泛 ,什么病都能从中…  相似文献   
32.
中医认识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l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但这种反映不是直观被动 ,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任何认识都具有确定性的一面 ,又具有不确定性的一面。认识既要受到客体的制约 ,又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因而它具有确定性。否认认识的确定性容易导致认识论中唯心论和不可知论。同时 ,由于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复杂性 ,认识对其制约性又具有一定的超越性 ,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对象及历史条件 ,因而认识又具有一定的自由度、相对性和不确定性。否认认识中的不确定性容易陷入认识论中的机械论和形而上学。中医作为一种认识成果 ,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和长期…  相似文献   
33.
当代丰富多元的环境伦理学理论,相应于现实生活中每个行为主体多以强烈的人类 中心主义为基本价值而抉择与行动,有着明显落差。而要使主体能有意识地将行为与环 境问题联结,做出有益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抉择,需处理的便是“唤醒”主体的环境关 怀意识。在此层面,程明道以“仁”为整体存在界之万事万物共通/共同之处而言“天人 无间、天人无二”,回到人之主体透过“识仁”工夫体贴天理而能共通/共同,是为可发 展的方向。在形上层面,程明道由天人合一与一体之仁充实了环境伦理的原则,其理论 内涵同时关涉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理论面向的特质:就生态中心主义面向,人与天 地万物同为一本,同具有内在价值;就人类中心主义面向,人又“能推”而不同且高于 万物。程明道的体证/体仁之路在此双向特征中展开并贴切主体生命实感,正是我们借以 唤醒主体环境关怀意识,建构主体核心价值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34.
孙思邈中医美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蕴涵着深刻而丰富的中医美学思想,他继承和发展了和谐统一的整体观,十分重视医务人员的美德修养,并将中医美容的理论与实践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注重环境美对人体美的影响.他的许多观点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5.
关注人文素质教育语境下的中医医史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换,人们呼唤重新审视医学的目的和价值,期待着医学人文关怀传统的复兴.于是,加强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倡导人格教育理念,成为医学院校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医医史文献教育教学的视角,分析素质教育语境下的专业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36.
中医"证"本质研究的无序与有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中医"证"本质的研究结果呈现弱特异性的.证是宏观概念,既呈现着多态性,又呈现着同态性,无序中包含着有序,有序中亦体现着无序.对于"证"研究中出现的弱特异性的研究结果,应将其看成这一证候的几种不同状态;对不同证候得出的同一研究结果的处理也是如此.具体技术上的处理包括:对研究思路更新;对证候规范化;大范围科研协作.强调了大范围科研协作.  相似文献   
37.
也论中医整体观的特色与优势--与韩成民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与哲学>2003年11期刊载了韩成民先生的<亦论中医整体观的特色与优势>(以下简称韩文),全文立足于对经典的推崇和对中医学的民族情感,将中医整体观的特色和优势混为一谈,将中医学实践上的有效性解释为理论上的科学性,没有用"两点论"的方法分析中医学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38.
"证"与"辨证"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证"与"辨证"的关系阐发有关概念,认为对证的概念不应一概而论,在此基础上把证细分为两个概念,提出有形之证和无形之证,辨证的过程就是构建一个"无形之证"理论模型的过程,用来解说有形之证,达到无形之证与有形之证的最大吻合.  相似文献   
39.
陈兵 《法音》2004,(8):3-10
人间佛教自20世纪20年代由太虚大师等提倡以来,经过近80年的研究、实践和弘扬,已经被中国海峡两岸的广大佛教界人士普遍认同,受到社会的好评,影响波及海外,越来越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综观当代全球佛教,即使未明确打出“人间佛教”的旗帜,而其思想内涵和发展趋势,很多与中国的人间佛教之旨不谋而合。事实证明,人间佛教,是深契佛陀本怀、适应现代社会的佛教模式。可以断言,它将进一步发展,极有可能成为21世纪全球佛教的基本模式。人间佛教虽然重视“人间”———现实人生的改善,人类社会的建设和发达,或曰“人文精神”的强调,而终归是“佛教…  相似文献   
40.
改善症状是中医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优势,但简单的对症治疗显然体现不了中医的特色;辨证论治虽然是中医治疗的核心,但在对癌病本质的把握上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支撑;单一的辨病论治强调以毒攻毒,却不能改善症状及预后.本文作者以对结直肠癌的治疗为例,认为抓主症,将病证与辨治相结合,有望较好地解决"症""证""病"三者的关系,在改善症状的同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