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养正,主要是指培养端正的心性、行为与人格。中国文化是一种注重"养正"的文化,"正道"是其核心范畴与根本价值追求。儒家强调"诚意、正心"等八条目,释家强调"正见、正念"等八正道,道家强调"心斋、坐忘"与"修真"(真即"正"道,与旁门左道、歪门邪道不同),中医理论强调扶正祛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武学理论强调"中正安舒",等等。传统文化倡导国人恪守正道、弘扬正气、捍卫正义,通过正身、正心、正行等人格修养路径养浩然正气,做正派之人。  相似文献   
552.
《学海》2019,(3):12-18
社会政策是一个变化着的概念,它的基本特征是社会性。从国际视角与本土视角相结合、学术视角与实践视角相结合的角度看,70年来我国经历了从没有明确的社会政策到形成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安全为底线的社会政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策的社会性逐渐增强,现已具有中等程度的社会性特征。进入新时代,我国要加强社会政策学科建设和社会政策研究,建立较高水平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体系,提高社会政策的社会性,使其更好地增进人民福祉。  相似文献   
553.
554.
教法学家主导下伊斯兰法律体系 巴林法律体系的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17世纪.1631年,萨法维王朝的阿拔斯一世在英国军队的帮助下,进攻海湾地区的葡萄牙军队.巴林民众害怕西方力量主导海湾地区政治格局,向萨法维王朝林处于萨法维王朝的影响之下,直到1783年哈利法家族统治巴林.  相似文献   
555.
"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浙江当前和长远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赋予的新使命,确立的新定位,指明的新航标。这一光荣使命包含了中央给予浙江沉甸甸的责任。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中有着重要地位。国家层面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和浙江省"重要窗口"建设的交汇点、聚合点之一,就是宗教工作。加强和改进党对宗教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推动宗教治理现代化,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我们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556.
美、英生涯教育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形成生涯认知、进行生涯探索和生涯定向的关键时期,因此生涯教育对中小学生非常重要。美、英等发达国家开展生涯教育较早,已经建立起了独特的生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我国的生涯教育刚刚起步,国外的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对我国中小学开展生涯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57.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对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公共卫生体系、临床医疗体系的一次重大挑战,也是对这些体系多年来建设成效的一次考验。站在本专业角度来看,当然也是对我国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与发展的一次检验。  相似文献   
558.
本期论坛的四篇论文,可以说都是从某个角度谈人与自然、与世界的审美关系问题。李健夫先生的论文倡导的科学主体论美学,基本点就在于立足人类现实生存的整体研究;徐大卫先生的《艺术与科学》,比较研究了艺术家与科学家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和人格建构;王祥博士的《自然审美可否标准化》,刘成纪先生的关于写生的谈话,其中心都是阐释人对自然世界、对社会人生审美感知的特征。  相似文献   
559.
560.
一 德国古典哲学大致可算作哲学史中异口同声对哲学提出如下要求的最后一个时代:哲学能够而且必须以体系的形式加以阐明.彼时所提出的以体系为形式的要求缘起于此种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是"科学",因而必须以体系为形式加以阐明.倘不具备体系之形式,自然无法要求其成为"科学".一种"科学"需要--根据当时的理解--体系为之形式,因为,只有这一形式才能满足科学性以之为根本的双重要求:诸主题的内容必须有内在的关联,而此种关联不得如虚构作品中那样像是浮在半空,而是必须以明确的原则为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