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论个体竞争性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个体竞争性是个体在竞争意识、动机、认知、态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揭示个体竞争性发生、发展的机制及规律,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当代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过度性竞争、个人发展竞争以及它们与其它人格特征的关系上。其心理机制还没有统一的见解,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整合。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正确看待竞争所带来的心理效应;积极建构个体竞争性的结构模型;编制多样化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12.
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研究从自尊结构出发,探讨自尊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男性SWB显著高于女性;(2)在高外显自尊个体中,内隐自尊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在低外显自尊个体中,内隐自尊没有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3.
权力感对拟人化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璐  沈模卫  关忻 《心理科学》2005,28(3):660-666
从信息加工流畅性视角切入,探讨消费者权力感对不同类型拟人化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168名本科生参与分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高权力感的人来说,与热情型拟人化产品相比,他们对能力型拟人化产品的购买意愿更高;对于低权力感的人来说,与能力型拟人化产品相比,他们对热情型拟人化产品的购买意愿更高。信息加工流畅性在权力感与拟人化类型交互影响拟人化产品购买意愿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4.
心理模型理论是推理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理论体系完整地解释了推理的进行,认为个体推理要经历理解、描述、有效检验三个阶段。心理模型理论对推理做了大量预测,假设单模型问题比多模型问题容易、系统错误与第一个前提模型有关、知识影响推理过程,并检验了预测的合理性。近十几年来,心理模型理论在推理各个领域中均得到发展,包括对推理在大脑中编码的研究,对元推理的研究及可能性推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5.
DNA的遗传和变异是人类延续和进化的本源;在外界环境影响下,DNA遗传、突变与人类疾病的产生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人类个体原始DNA资料对于研究疾病的发展进程和日后的个性化诊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将其作为健康档案保存对于国家和个人都具有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6.
DNA的遗传和变异是人类延续和进化的本源;在外界环境影响下,DNA遗传、突变与人类疾病的产生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人类个体原始DNA资料对于研究疾病的发展进程和日后的个性化诊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将其作为健康档案保存对于国家和个人都具有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7.
道德哲学体系中的个体、集体与实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哲学体系与伦理精神体系,应当完成两次辩证转换。一是由个体到集体再到实体的辩证转换;二是由实体到主体的辩证转换。与此相联系,个人主义便具有两种道德哲学形态,即个体个人主义与实体个人主义。集体的形成,必须扬弃个体个人主义,伦理性是集体中的否定因素,只有将集体发展为实体,才能真正解决个体与整体的矛盾。集体上升为实体的必要条件是精神,准确地说是“单一物与普遍物统一”的伦理精神。由实体上升为主体的真义,是实体作为“整个的个体”行动,从而不仅具有实体的伦理性,而且具有作为“整个的个体”的道德性。  相似文献   
118.
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中是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明确反对从“抽象的人”、“人的当下存在”出发理解人生的有关问题,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坚持历史唯物论就要排斥从个体生命的视角研究人生的问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作,应重视对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理论的发掘和整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9.
个体建构研究探讨分类的低水平知觉过程及其机制, 涉及诸多自动化加工。基于手的运动可以实时地反映大脑内的信息加工过程这一原理, 鼠标追踪技术通过对被试移动电脑鼠标反应时鼠标运动轨迹的跟踪记录与分析, 对心理加工过程进行实时测量, 是实时测量心理加工过程的新技术。基于鼠标追踪技术的最新操作软件—— MouseTracker的个体建构过程实时测量研究发现, 社会类别和刻板印象遵循动态连续激活原则; 动态激活过程中, 基于面孔肤色的分类加工优先于基于面部轮廓的分类加工; 不同通道间的社会类别遵循动态整合激活原则; 个体建构过程是一个对他人的动态知觉系统, 该系统中社会类别、刻板印象、高水平认知状态以及对面孔、声音等的低水平加工之间可连续、动态地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0.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考察在有情境条件下不同层面的自我参照加工的特性及其神经机制。实验发现,在两种音乐情境条件下个体自我参展刺激所激发的P300波幅比集体自我参照刺激和非自我刺激更大,而集体自我参照刺激所激发的P300波幅比非自我刺激更大;两种音乐情境条件下个体自我参照刺激所激发的P300波幅差异显著,而集体自我参照刺激所激发的P300波幅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了在不同的情境中,个体自我参照加工的差异较大,表现出不稳定的特征;个体自我参照加工与集体自我参照加工的神经机制是不同的。这些结果还可能表明了相对于集体自我来讲,个体自我是自我的核心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