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6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100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441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外语效应指相比于母语背景,个体在外语背景下风险决策偏差会降低。针对影响外语效应的因素研究大多聚焦于外部因素和与个体外语水平相关的因素,少有研究探讨认知风格的作用。本研究通过524名成人被试,探索认知需求和认知闭合需求对外语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风险决策中存在外语效应,相比于母语背景,外语背景下框架效应被削弱,且个体更偏向风险寻求。(2)对于认知需求和认知闭合需求都高或都低的个体,语言类型会影响风险决策,在母语环境下倾向于风险规避,在外语环境下倾向于风险寻求;而对于认知需求和认知闭合需求高低不一致的个体,语言类型对其风险决策倾向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为认知风格如何综合影响风险决策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992.
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ognitive diagnosis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CD-CAT)为心理和教育评估测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目前,关于CD-CAT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二值评分的模型展开,但是,在实际应用领域,存在很多多值评分数据。高效的选题方法是CD-CAT程序成功的核心要素,本研究提出了两种新的多值评分CD-CAT(polytomous CDCAT, PCD-CAT)的选题方法,期望后验方差(expected posterior variance, EPV)和最大期望距离(maximum expected distance,MED)。通过模拟实验比较了EPV和MED在PCD-CAT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选题方法相比,EPV和MED具有更高的测验精度和测验效率。最后,通过一个PISA数据分析检验了PCD-CAT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及其优势。  相似文献   
993.
从解释偏向视角探讨共同内群体认同促进民族心理融合的认知加工过程。实验1和实验2设置群体情境(竞争/非竞争),分别考察即时解释偏向(包含自动解释偏向、迭代解释偏向)和延时解释偏向在共同内群体认同与民族心理融合关系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竞争和非竞争情境下,共同内群体认同能够促进民族心理融合,其促进作用发生在自动积极解释偏向和延时积极解释偏向阶段。研究从认知加工的视角拓展了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并完善了解释偏向阶段模型。  相似文献   
994.
研究通过在纵向诊断数据分析中引入计算简单、耗时少的汉明距离判别法(HDD),提出了纵向HDD (Long-HDD)。与HDD相比,Long-HDD额外使用汉明距离刻画个体在相邻时间点上对属性掌握的相依性,以利用前一时间点信息提高当前时间点的分类准确性。三个模拟研究的结果主要表明:在分析纵向诊断数据时,与参数化模型相比,Long-HDD的分类准确性几乎不受样本量影响,在样本量较小时表现更优;且其计算耗时更少,更有利于提供及时性诊断反馈。实证研究结果表明Long-HDD可用于分析实践测评数据,且其追踪诊断结果与参数化模型的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5.
本研究结合问卷法和实验法测量个体的认知控制水平,考察中国文化背景下媒体多任务行为与认知控制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媒体多任务程度越高,个体在日常生活情境与实验室情境中的抑制控制能力均越低;媒体多任务程度越高,个体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认知灵活性和工作记忆能力越低,但与实验室情境中的认知灵活性和工作记忆能力无显著关联。研究支持了注意分散假设,表明频繁进行媒体多任务会损害个体的认知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996.
抑郁认知易感性应激模式的研究:起源、发展和整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对抑郁易感性的研究,已经成为探寻抑郁心理病理的一个热点。文章介绍了抑郁易感性应激模型的相关定义、起源、及主要特点。介绍了在当代具有代表性的3个理论:(1)Abramson的抑郁无望理论;(2)Beck的认知易感理论;(3)双信息过程理论。尤其对抑郁认知易感性因素本身的起源、发展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评述。最后,介绍了整合的抑郁认知易感性应激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模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7.
为探究视觉观点采择在注视喜欢效应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对点观点采择范式进行改编,通过操纵字母位置来改变其对于虚拟人的可见性,要求被试对虚拟人可见或不可见字母的喜爱程度做出评价。结果发现,被试对虚拟人可见字母的喜爱程度显著高于不可见字母,且这种喜欢效应的产生不是由他人的注意力引导或目标物的位置决定的,而是由于人们对他人的视觉观点信息进行了加工,从而引发了对他人可见字母的喜欢效应。结果表明,视觉观点采择在喜欢效应的产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现实生活中,违反规则事例时有发生。来自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发现,违规会影响人们的知觉与判断,并导致社会不期望行为和自利行为等。三种机制可以解释违规后的心理与行为效应:认知机制解释人们对规则违反的认知过程与主动适应,社会影响机制强调他人与社会规范对违规行为的影响,而社会学习机制则强调社会学习策略以及强化在单次或多次违反中的作用。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整合理论,深入挖掘规则违反的认知机制,揭示规则违反后社会影响和学习的动态特征,以及提高实验研究的外在效度。  相似文献   
999.
曹曙红 《法音》2006,(10):29-31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欣逢国庆、中秋双喜临门之际,第五届觉群文化周于9月28日—10月4日在上海玉佛寺隆重举行,全市近千名佛教信徒参加了这一弘法文化活动。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反映,教育是社会发展前进的源泉。玉佛寺身处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中,自然要与城市的文化品位相协调。为此,玉佛寺方丈觉醒法师于新世纪初提出了“文化建寺,教育兴寺”的寺院发展理念,将文化和教育作为玉佛寺在新时期的新特色加以弘扬和发掘,经过六年时间的努力,玉佛寺透过文化的弘法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一大批文化产品相继面世,一系列弘法活动令人瞩目,玉佛寺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00.
朱莉琪  方富熹 《心理学报》2000,32(2):177-182
从学前儿童对生物生长现象的认知入手探查了学前儿童朴素生物学理论的发展,探查了发展中的个别差异和个体内部差异。研究发现:(1)学前儿童在生长维度上逐渐形成了朴素生物学理论;(2)不同教育条件下的儿童对生长的认知存在差异;学前早期儿童的认知成绩更多地受实验任务变式的影响,而学前晚期儿童的个体内部差异则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