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张一兵 《学海》2012,(3):140-144
赫斯在写于1844年的那篇非常著名的《论货币的本质》(ber das Geldwesen,又译《论金钱的本质》)④中,率先开启不同于当时的所有青年黑格尔派的其他学者的思境,将费尔巴哈对宗教批判的人本主义异化史观直接运用到对现实资产阶级社会的批判中来了,而他所经过的最重要的理  相似文献   
272.
许瑞 《四川心理科学》2014,(11):111-111
语文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要从培养一个真正的人的角度来进行。如果我们只顾眼前的单一的目标,就没有时间去展望、塑造整个的生命。我们培养的是人,是生命全程中处于起跑阶段的人,是生理、认知、情感等整体发展的人,因此,我们就必须在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每一个教育细节中体现我们关怀生命、塑造完人这一教育理念,而不应该让求知成为惟一。在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中堆砌理智知识,并以此来评判人的发展,这样做,只会泯灭孩子的灵性,抑制纯真的童心。  相似文献   
273.
刘丽 《心理科学》2001,24(3):378-379
社会化,即个体在社会中通过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道德社会化,即个体将社会所肯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加以内化.形成人合乎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和品质的过程,则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现在的社会心理学在谈到道德社会化研究时介绍的都是西方的理论: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超我”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相似文献   
274.
学生认知方式与性格特质相互关系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雷  张锋 《心理科学》2001,24(6):757-758
场独立性认知方式(Field Independent Cognitive Style)是威特金最早用来把性格特征与认知过程统一起来的一个基本概念。他从长期的实证研究结果中发现,场独立性认知方式对人的各种活动(包括知觉过程、心理能力、情绪问题和人际关系)具有普遍的影响,是广泛起作用的个别差异变量,是性格的重要维度。那么这种性格维度究竟是性格特征在认知过程中的特有表现,还是它本身就是性格结构中的一个独立维度呢?  相似文献   
275.
刘志军 《心理科学》2001,24(5):629-630
1 问题的提出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发出的 ,有助于别人、集体和社会的行为。亲社会行为是九十年代国内外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现在对它的研究已从单一取向转向了多元取向。在亲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方面 :Newcomb ,Bukowski&Pat tee在跨文化研究中发现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受性具有一致性的联系。Boivin ,Dodge&Coin研究得出亲社会行为和同伴的地位在相互作用多的群体中的关系是显著的 ,在相互作用少的群体中没有显著性。DamelHart在 1997年也发现亲社会行为与儿童的同伴关系相关。国…  相似文献   
276.
中国明清时期伦理思潮的早期启蒙性质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清之际 ,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一批持改革立场的地主阶级思想家 ,开始对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发起冲击 ,形成了一股新的社会伦理思潮。其特点是 :1从群体价值取向到个体和群体双向价值取向的蜕变 ;2从家族本位到社会本位的演化 ;3从超验的理性原则到现实的感情生活的转换 ;4从民本主义到民主主义的突破性尝试。  相似文献   
277.
自我适应与适应环境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小棉 《心理科学》2000,23(1):117-118
人生是一个不断地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从而也适应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心理活动最基本的目的就是使个体能实现良好的自我适应和对环境的适应,这是个体进而改造环境和实现自我的前提。心理辅导担负着帮助学生实现良好的自我适应和适应环境的任务,因此需要对个体自我适应与适应环境的心理因素及其心理过程进行分析,据此选择恰当的辅导策略。1个体自我适应与适应环境的心理因素 个体的自我适应与适应环境都与人的自我意识有关。自我意识作为个体意识的一个方面,体现为个体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自我适应主要与个体的自我认…  相似文献   
278.
前瞻记忆后效(aftereffects of prospective memory)是指个体错误地重复执行已完成的前瞻记忆意向或已完成的意向对进行中任务产生干扰的现象。基于前瞻记忆多重加工理论,通过对文献梳理发现,任务特征(前瞻记忆任务特征、进行中任务特征、任务情境)和个体特征会调节事件性前瞻记忆后效。目前,关于事件性前瞻记忆后效的加工机制的理论解释主要包括自动化加工、控制加工、提取-抑制加工、停止标记加工、双加工和动态多重加工等。其中,自动化加工可分为反射-联结加工和差异-搜索加工,而控制加工又可分为监控加工和抑制加工。事件性前瞻记忆后效的形成与自动化加工和监控加工关系更密切,而后效的消退更依赖抑制加工。未来研究需深入考察事件性前瞻记忆后效的加工机制,增加对不同类型以及自然情境中前瞻记忆后效的考察,注重探究降低前瞻记忆后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279.
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进入职场。在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如何将这些大学毕业生快速地转变成高绩效的企业员工, 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基于自我表达的理论视角, 本研究探讨工作重塑能否促进新员工的任务绩效和创造力, 以及领导成员交换和个体传统性如何影响新员工的工作重塑。我们对256名新员工进行4轮的问卷调查, 最终得到125份有效的匹配问卷。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1)工作重塑会正向影响新员工的工作投入, 进而影响他们的任务绩效和创造力; (2)对于传统性比较高的新员工, 领导成员交换可以促进他们的工作重塑; (3)个体传统性正向调节领导成员交换对任务绩效、创造力的间接作用, 当个体传统性高时, 领导成员交换通过工作重塑和工作投入对任务绩效、创造力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本研究从新员工自我表达的视角为组织提升新员工的任务绩效和创造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80.
王敏光 《中国哲学史》2021,(1):13-17,25
庄子个体思想重在精神自足中以达永恒精神价值,此落实在"精神个体"处加以展开,"精神个体"则通过"精""神""精神""自""我""吾""独"等概念呈现."精"之动通过"精神个体"之间的辩难得以体现,"精神"是"神"落实与细化到"精神个体"领域的显现."我"表达的是一种身份的认同,庄子进一步指出之所以有"我""吾"的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