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0篇
  4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知识隐藏指组织中个体面对同事知识请求时故意隐瞒或刻意掩饰的行为, 具体包括拖延隐藏、装傻和合理隐藏。知识隐藏不利于个体间知识分享行为的产生, 是知识领域的反生产行为, 对组织效能具有严重破坏作用。针对这一问题, 基于调节定向理论, 从动态视角出发拟通过探究地位动机的维度结构并开发测量工具来探究个体和团队层次中知识隐藏的心理机制及边界条件, 以有助于深化对知识隐藏的规律性认识, 有利于组织更好地应对知识隐藏现象。  相似文献   
182.
一部由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制定的宗教法规《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于1994年1月31日由国务院正式发布。宗教法规颁布后,引起道教界极大重视。为了正确理解宗教法规的内容和贯彻这两个宗教法规,中国道教学院近来组织全体学员着重就颁布的《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进行了反复认真的学习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3.
在扼要评述社会心理学几种研究定向后,作者提出了在社会行为学的旗帜下,一种综合种种理论定向的有关社会行为研究的可能的逻辑及历史的框架。文章最后仔细界定了社会行为学的逻辑起点:社会行为具有三重历史:种系演化,个体发生及动作发生。  相似文献   
184.
个体道德需要即个体对道德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是由个体作为社会存在物的规定性所决定的。个体道德需要不仅是个体道德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个体道德态度的核心,而且是个体道德活动的内驱力,因此,在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以个体的道德需要为切入点开展道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5.
王莹 《伦理学研究》2005,(2):111-111
道德是理性人的本质要义,它既是人崇高、善良、美好的象征,又是人抵御各种不良行为诱惑和侵蚀的堤坝,同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因此,道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人类社会有着无穷的魅力。康德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唯有两种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地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  相似文献   
186.
张永义 《哲学动态》2020,(12):98-103
自由与伦理的关系之于世界主义尤具重要意义。自由的世界主义强调每位个体都拥有人格自由、道德自由和意志自由,其内涵是对个体自由在自然法和基本人性意义上的确认。自由伦理的世界主义意味着自由伦理语境下的世界主义道德关系、道德权利和道德责任;在自由伦理的背景下,世界主义的自由个体成为自由的世界公民,但个体的自由边界须与其道德边界、关切边界和利益边界保持一致。自由伦理学的世界主义致力于探究如何实现此种一致性,它认为自由个体寻求世界主义意义上的自由个体间的契约关系——世界公民法——是必然选择。这可消解自由个体在社群范畴外的道德关系赤字与契约关系赤字以及传统自由理论的国际伦理困境,自由伦理学的目标和意义由此得以更好地实现和彰显。这种情形下的自由与自由伦理才是完整的,而建基于自由伦理学的世界主义因此成为自由伦理学在国际伦理领域和世界公民范畴的思想形态与理论呈现。  相似文献   
187.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外自我效能的研究表现出从个体效能向集体效能的转变,集体效能是自我效能在集体水平上的扩展。在效能内涵和效能形成上,集体效能与个体效能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但在效能的测量上,集体效能又有着许多不同于个体效能之处,与个体效能相比,集体效能的研究在整体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8.
《学海》2021,(1):68-80
马克斯·韦伯很早就被引入中国,但其影响力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显现。韦伯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同中国社会变迁以及社会学崛起的进程相一致。中国的社会学一方面需要从韦伯的论述中汲取其弥合行动与结构、唯物与唯心二元对立的成果,彰显其多元因果分析的论述路径;另一方面则要基于中国的文化语境对其《儒教与道教》所阐发的若干基本观点,如儒教与清教的可比性、理想类型运用之得失以及普遍历史与历史个体之关系,进行深刻反思。唯其如此,才能借助韦伯之论述推进我们自己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89.
张积家  刘红艳 《心理学报》2009,41(7):580-593
个体量词是汉语的特色词类,是名词的限定词。关于个体量词的通达,目前主要有两种假说:直接选择假说和间接选择假说。实验1和实验2采用图词干扰范式考察了名词短语和简单名词产生中个体量词的通达。实验3采用启动范式考察了言语理解中个体量词的通达。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言语产生中,还是在言语理解中,都存在量词一致性效应:当启动词和目标词量词一致时反应时短,错误率亦低。整个研究表明,个体量词的通达涉及个体名词系统和个体量词系统,涉及双向选择的组合网络。个体量词的通达是直接选择和间接选择的有机结合。个体量词在名词短语产生的早期就得到了通达。  相似文献   
190.
奥古斯特.伯艾克(August Bckh,1785-1867)是少数几个能够与施莱尔马赫、狄尔泰等相提并论的近代诠释学家之一。伯艾克以其《语文科学的百科全书和方法论》一书中坚守和拓展着西方诠释学发展的语文学方法论路向,奠定了自己在西方近代诠释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