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正性情绪刺激效价强度的变化对外倾个体注意的调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媛媛  袁加锦  伍泽莲  李红 《心理学报》2008,40(11):1158-1164
大量研究证明外倾性与正性情绪相关,且已有行为和fMRI研究表明外倾个体对正性刺激存在注意偏向。研究假设外倾个体对正性情绪刺激投入更多的注意资源,且注意程度受正性刺激效价强度变化的调制。实验采用内隐情绪任务和改进后的oddball的范式,利用ERP技术高度精确的时间分辨率,在一个较短的时间窗口内考察外倾被试在三种效价条件下(极端正性刺激,中等正性刺激,中性刺激)与注意相关的P2波幅是否两两差异显著。结果表明,外倾被试组在三种条件下P2波幅两两差异显著,且极端正性刺激诱发的P2波幅最大,中等正性刺激诱发的P2波幅次之,中性刺激诱发的P2波幅最小;非外倾被试组的P2波幅在三种情况下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从ERP的角度证明了外倾被试对正性刺激存在注意偏向,且注意程度随正性刺激效价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342.
医患认知差异的因素分析与调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患认知差异是指医生与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对同一事实和现象的认知之间的差异、矛盾与对立,它是导致医患冲突的深层次诱因。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制约、医忘双方社会角色意识的差异以及医患个体心理特征的差异三方面分析了医患认知差异产生的原因,并从转变角色意识、相互理解和配合、有效的双向沟通以及尊重双方的人格和权利几方面提出了化解矛盾、认知趋同的措施。  相似文献   
343.
易道不是对事物变化的一种规律性的理性把握,而是呈现为承载个体人事变易的神明状态,王弼的<周易略例>就并没有呈现出理性化的规律形态,而是充分赋予易道以承载人事复杂乃至乖戾变易的神明功用.  相似文献   
344.
个人品德建设:道德建设的个体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历史上,道德建设经由私德涵养和家庭道德建设,到社会公德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再到个人品德建设的历史发展和逻辑演进,以及当今中国由包括个人品德建设在内的完整道德建设体系的构建,凸显了提出个人品德建设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意味着个人品德建设是对道德建设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同时,不论是从道德建设的主体而言,还是从个人品德建设在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都应该将个人品德作为包括社会公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家庭美德建设在内的一切道德建设的根底。  相似文献   
345.
论道德敬畏及其在个体道德生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敬畏是指人们对道德法则,对善的事物及其社会价值与根源的强烈的崇敬和畏惧的道德情感体验.在人类道德发展史上,人类的道德敬畏大致经历了无知型的道德敬畏、形而上的道德敬畏和理性自觉的道德敬畏三种形态.道德敬畏的指向主要有四种,即敬畏自然、敬畏上帝、敬畏生命和敬畏规则.道德敬畏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它是个体道德意识产生的重要的情感因素,是道德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激励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346.
个体开业医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新生事物,为社会主义卫生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卫生队伍的补充,已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个体开业医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为了确保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系列探讨措施,以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47.
孟琦 《中国道教》2007,(2):17-20
庄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了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的问题并对其予以深切关注。不仅如此,庄子还分别从外在的处世之道(委蛇其形)和内在的精神超越(逍遥其心)两个方面给予了深刻回答。委蛇其形为追求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提供了前提和基础,逍遥其心则为这种追求指出了方法和道路。  相似文献   
348.
本实验使用情绪负启动技术,在情绪评价任务中考察了抑郁个体和正常被试对正、负情绪词分心抑制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与控制条件下相比,非抑郁控制组被试在负启动条件下对探测显示中正、负性靶子词的反应时间更长;抑郁个体只表现在对探测显示中正性靶子词反应时的延长,负性靶子词未出现负启动效应。结果说明,抑郁个体对负性信息存在抑制机制障碍,对负性信息的偏向与选择性注意中的维持成分有关。这提示心理治疗家应该注重训练抑郁个体对负性信息的抑制能力,预防抑郁复发的目标应集中在注意持续的控制上。  相似文献   
349.
自我建构理论的发展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  邹泓 《心理科学》2007,30(5):1272-1275
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自我建构理论是自我图式理论的一个分支,致力于从个体看待自我和他人关系的角度探讨个体自我表征的构成。本文回顾了该领域从"独立型与依存型自我建构理论"到"三重自我建构理论"的发展脉络,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这两种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不同研究者围绕三重自我建构相互间关系所进行的争论。最后,本文从个体自我表征系统的结构、关系自我与集体自我的内涵以及三重自我建构之间关系的角度提出了后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50.
攻击性儿童的P300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林芹  张文新 《心理科学》2008,31(2):299-303
运用听觉P300任务对攻击性儿童(17人,其中16名男孩,1名女孩)与对照组的正常儿童( 人数与性别分布同攻击组)的事件相关电位(ERP)进行比较,发现攻击性儿童P30 0的潜伏期较长,波幅尤其是额部波幅较小,表明攻击性个体存在认知加工缺陷,特别是选择性注意与调控机能缺陷.研究结果同时表明P300可以作为鉴别攻击性个体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