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我国现代医疗技术对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手段越来越完善,但对于脑卒中的急救和预防水平却不尽人意,应当重视社区医院、社区医生在脑卒中急救、预防、治疗、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卒中单元”,使社区医生成为脑卒中治疗体系的起始点和终结点。  相似文献   
72.
姑且不论古典艺术的形式法则,单是对古典之美进行审美主体方面的考察,便会发现在古典艺术兴盛的特定时期,审美主体的趣味是艺术审美形态的主导因素.在由情感与理智构成的二元因素结构的心理中,审美主体表现出了整体的单一性,这种单一性的达成也需通过情感与理智的斗争和妥协.在古希腊时期,哲学理性处于对个体情感的绝对驾驭地位,而在中世纪,宗教理性则取代了个体情感,支配了主体的审美判断.最终,在古典时期的审美主体心理倾向上,发生了情与理的斗争,并以理的全面胜利收场.自然,古典艺术表现出了崇高的理性光辉.  相似文献   
73.
李彬 《道德与文明》2011,(3):102-106
当前社会的各个方面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改变,个体生活呈现出新的特点。以道德的眼光来审视个体生活,可以发现,在个体的生活中出现了与社会道德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而表现为一定的道德困境,比如,生活的功利化使生活的意义受到冷落,生活的物质化引起人们对消费公平的质问,生活中对科技的过度依赖和沉溺带来的道德隐忧,等等。走出这种道德困境在于提升个体对自由全面发展的认识,把意义纳入自身生活的内容之中,做一个有道德和有追求的人。  相似文献   
74.
道德困境是道德发展的常规现象,这在我国理论界多有表现.如理论界对道德冲突、道德矛盾、道德建设的路径选择以及个体道德的培养等方面展开过深入而激烈的讨论,这对于探索道德发展的规律、推动学科研究的深化乃至促进道德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理论是现实的反映,现实道德困境的形成和解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道德困境理论的研究可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5.
社会认知涉及对社会环境信息进行加工。偏见从其属性上看是一种态度系统。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和加工产物产生不同的态度。因此对认知加工过程进行研究能揭示出偏见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本文将介绍近五年来西方学者的在此方面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涉及:归类加工、编码加工、刻板印象以及面孔识别。并对下一步的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76.
77.
从医疗卫生资源微观配置视角分析,处方权是一种资源配置权力,属于公权力.主要分析了医生处方权的权力来源、医生处方权的职权性质和医生处方权的源权力属性.鉴于此,建立处方权独立行使的保障制度与处方权规范行使的程序控制制度可以有效规范医生处方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78.
79.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了解医护人员对工作压力和满意度自我认知的差异,调查发现,工作压力大、满意度不高是医护人员普遍感知的问题,护士工作满意度低于医生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工作风险大"争"工作负荷重".这种差异对医院管理人员及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管理对策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0.
王财玉  雷雳 《心理科学》2014,37(4):957-961
通过研究品牌犯错的时间打折效应,本文试图探讨潜在消费者(未购买者)对犯错品牌评价的心理倾向。实验1研究发现,随着品牌犯错事件时间距离的延伸,消费者对身体性危害-品牌犯错的评价不会改善,即没有出现时间打折效应,而对功能性危害-品牌犯错的评价则逐渐提高,从而表现出时间打折效应。但实验2研究进一步发现,随着品牌犯错事件相关性的增强,功能性危害-品牌犯错的时间打折效应也消失。结论:潜在消费者对犯错品牌评价的心理倾向表现为“消费者防御”,并且身体性危害-品牌犯错启动的消费者防御要强于功能性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