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6篇
  4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功利主义道德基础的确立以快乐作为人生的终极目的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建构道德的评价标准.在实用主义者杜威看来,将快乐视为道德的目的及标准会面临诸种责难,因为它无法证明实际所欲的等于值得可欲的、增进快乐的等于值得欲求的、总体的善等于具体的善.由于快乐既不能统一个人行为,也不能提供一种公共善,所以将快乐视为道德基础很难为其合理性提供证明.进而,杜威从作为人的特定功能的个体善与公共善的实现、自我满足与社会满足的统一等视角指出道德标准得以确立的可能基础.  相似文献   
192.
幼儿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幼儿教育工作中必须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因为只有通过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才可能使各种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特征的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因材施教,对于我们每个幼儿教师来说并不陌生,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还只是把这一原则停留在了观念上。《纲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再次阐述了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并明确指出:“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3.
If there is one thread running through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Ziporyn would identify it as the concept of "coherence." It is no exaggeration to say that Ironies of Oneness and Difference is a gronndbreaking work, in which Ziporyn makes a case for the primacy of coherence in Chinese ontology. This is the first installment of a two part study. The second volume, Beyond Oneness and Difference." Li and Coherence in Chinese Buddhist Thought and Its Antecedents, examines explicit articulations of the concept li ~, traditionally translated as "principle," "reason," or "pattern," but which he argues should be understood as a form of coherence. The first volume examines the discourses in pre-Qin texts that prefigure its development. Ziporyn attempts to plot continuities of meaning and usage over time that may be interpreted as stages in the emergence of an explicit concept of li. He makes his case with impeccable sinological scholarship, extensive familiarity with the relevant texts, and mastery of philosophical concepts, discourses, and methodologies.  相似文献   
194.
论叔本华的人生痛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叔本华认为,痛苦是人生的本质,是由于欲望造成的。要摆脱痛苦,只在审美的瞬间能够实现,就必须彻底否定生命。这看似消极的人生观,其实隐藏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5.
虽然时间压力在工作场所中非常普遍且很重要,但尚未有研究提供关于时间压力如何影响员工绩效和行为结果的全面解释。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筛选和编码,对78项研究的82个独立样本(总样本N=25056)进行了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时间压力与个体工作绩效、亲社会行为和主动行为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创新绩效的正相关关系并不显著。进一步地,本研究检验了文化差异、团队相依性和评价来源的调节效应。首先,在高权力距离、集体主义和长期导向背景下,时间压力与个体亲社会行为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在低权力距离、个人主义和短期导向背景下,时间压力与个体主动行为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次,相对于低团队相依性而言,在高团队相依性情境中,时间压力与个体工作绩效、创新绩效以及亲社会行为之间呈现出更为积极的相关关系;最后,相对于他评的数据而言,时间压力与自评的工作绩效和员工行为之间呈现出更为积极的相关关系。本元分析为时间压力对个体工作结果的影响效果提供了综合而可靠的结论,也为未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96.
《学海》2017,(1):184-191
企业如果能够有效管理其社会资本,将为其获得竞争优势创造难以复制的关键资源。然而,如何理解企业社会资本随着时间和战略环境而变化,在相关文献中是一项少有回答的研究课题。本文构建了企业中个体社会资本与组织社会资本的动态演化框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转化机制及其决定因素,并从企业发展阶段的视角提供了企业社会资本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7.
选取言语智力匹配的孤独症个体(19名)、典型发展个体(20名)、智力迟滞个体(19名)为被试,动画呈现以言语和非言语信息为线索的两个谎言情景,考察了孤独症个体谎言理解中的谎言行为判断、真假信息辨别、谎言意图理解及其与自我/他人错误信念理解的关系。结果表明:(1)孤独症个体能够进行谎言行为判断,其困难主要表现在辨别真假信息及对谎言意图的理解上;(2)孤独症个体对他人错误信念理解越好,对真假信息辨别也越准确,而谎言意图理解则与对自我错误信念的理解有关;(3)谎言线索以言语或非言语方式呈现对孤独症谎言理解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8.
199.
"做人"是一种德性——兼论个体道德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必须超越时"做人"的常识化理解,从更加具有普遍意义的关系视阚而非日常私人交往领域来重新审视"做人","做人"是一种德性,内含着人的本质性规定.同样,对"做人"的评价、对"好人"的认定也要超出日常的私人交往领域,为"做好人"确立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和宽松的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民主社会公共交往扩大的背景下,按照新的"做人"观念学会做人应成为个体道德建构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0.
张淑华  郑久华  时勘 《心理学报》2008,40(5):604-610
对失业人员求职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开展失业人员求职培训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对272名失业人员的求职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1)环境变量对求职行为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经济压力和知觉到的就业机会对求职意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求职自我效能感和就业承诺对求职行为起到了显著的预测作用。求职自我效能感和就业承诺越高,求职行为的频率越高。(3)求职意向对求职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4)求职意向在求职自我效能感、就业承诺对求职行为的作用过程中中介作用显著;在知觉到的就业机会、经济压力和社会支持对求职行为的作用过程中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