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3篇
  4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1.
一、一般权利科学及其最高原理之演绎 §.1 凡是我在理论上不能实现的东西,我都应当在实践上实现它.现在理性所追求的无条件者是理论理性不能达到的,因为它决不能成为我的客体.当我意欲将它作为客体来规定时,它就降回条件的限制中.凡是我的客体,它只显现,只要它多于对我的显现,我的自由就被否定.  相似文献   
312.
宗教思想发展史上,两位有杰出贡献的哲学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将宗教的超越与神圣意义,与个人的切身(Personal)体验相关起来的问题。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以其著名的《忏悔录》,展现了他如何从真切的生活体验(experience)中,感悟人性、神性及人与神的关系等普遍性问题;而伊斯兰教哲学家安萨里则从其辉煌的学术经历中,深刻反思人类在超越与神圣面前,认识能力所必然具有的局限性。重新理解和比较他们思想的独特性,相信对于我们看待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从独特的个体角度出发,也有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313.
存在问题在分析哲学的背景下取得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成果。在“何谓存在”问题上,围绕“存在”是不是个体的属性从而是不是逻辑谓词的争论呈现出三派观点:弗雷格、罗素等从一阶逻辑出发,认为“存在”不是逻辑谓词,而是量词;皮尔士、斯特劳森等结合精致的自然语言分析,认为“存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表达了个体的属性,是一种特殊的谓词;自由逻辑学家则从自由逻辑的角度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在“何物存在”问题上,蒯因“存在就是约束变项的值”的本体论承诺标准机智地揭示了存在问题的语言学实质。可以说,利用一阶逻辑解释存在问题的方法是比较成功的。如果将弗雷格、罗素的一阶语言扩展到高阶语言,则既能与蒯因的理论连贯一致,又能避免无谓的“存在”本体论纷争。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存在”具有了层次性的特征。掌握一定的逻辑学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西方哲学。  相似文献   
314.
一般地认为,宗教所处理的首先和主要是作为个体的人与天主之间的关系,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来说,这点似乎没有什么好疑问的。无论如何,宗教不会首先和主要处理世界与天主的关系,因为新近的哲学学说都告诉我们,在人之外谈论世界没有意义,世界总是“生活的世界”(胡塞尔),人的存在是世界意义得以出现的视野(海德格尔),语言是所有实在的地基(语言哲学);宗教更不会首先和主要处理动物与天主的关系,因为宗教所宣扬的拯救是关于人的拯救,只有作为自由的人才需要拯救和可能得救;宗教当然也不太可能首先和主要处理其他的什么,如天使与天主的关系…  相似文献   
315.
“随附性”概念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concept of supervenience advanced by D.Davidson to expound his anomolas monism is used to present both the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relation between ment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In Concepts of Supervenience,J.Kim claimed that there are three different concepts of supervenience:the weak,the strong and the global,and demonstrated that the strong supervenience is equivalent to the global one. One year later,J.Kim corrected an error in the earlier paper,and held that the strong supervenience is stronger...  相似文献   
3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的公共危机背景下,涌现出大量个体叙事。从叙事学、叙事医学、医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的视角出发,对个体叙事特征进行梳理:叙事者身份与被叙维度的多元化,对疫情体验不确定性的回应,叙事命题的情感价值,人性基本需要与现实构成的矛盾等。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个体叙事作品的传播增强了医学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同时这些作品彰显的价值观也与医学人文教育的目标相契合。开放、包容,充满反思精神的叙事行为与路径,有助于人们于灾难降临时寻找生命意义,创建身份归属。  相似文献   
317.
刘文瑾 《现代哲学》2020,(5):101-109
阿伦特在二战后和20世纪60年代分别以"根本恶"与"恶之平庸"来阐释纳粹运动。对于这一变化是否表明阿伦特彻底还是部分改变了对恶的看法,学术界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事实上,在阿伦特的思想里,恶之平庸与根本恶之间具有悖论性相容关系;但在其后期的思想里,阿伦特更愿意通过恶之平庸而非根本恶来理解纳粹之恶,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她对个体责任的思考有关。她逐渐明确拒绝了根本恶中隐含的神学因素,认为这一因素既无法把握,也难以导向对个体道德责任的追究,最终转而以彻底的世俗主义态度展开对个体责任的道德探究。  相似文献   
318.
约翰·洛克的思想在西方世界的政治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亦带有重大隐患。这一隐患因洛克以个体为起点的哲学理念可被称作"个体的危机",它源出洛克思想中自然法与神圣法的普遍性之争。自然法的取胜,意味着拒斥中世纪传统的以基督论为中介的真理观,让思考的起点重回人类社会。而洛克原本同时依托两者的个体的解释原则,则必须承受因神圣历史解释模式的崩溃而带来的危机。  相似文献   
319.
从20世纪末开始,西方真实性研究开始突破弗洛伊德理论的限制,得以蓬勃发展。目前研究着重于探讨家庭环境、个性和性别因素对真实性的影响以及各种真实性干预方法的有效性问题,如会心团体、觉知训练和自我肯定性训练在提高个体真实性中的作用。研究存在的问题是真实性的跨文化一致性仍然存在争议,不能把西方研究结果照搬到我国。未来的研究趋势集中于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开展真实性的本土化研究,以及开展中国人的真实性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320.
《华严金师子章》的宇宙论和人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华严宗高僧法藏的《华严金师子章》虽然仅仅一千多字 ,但所言佛理却自成体系 ,颇值得细细玩味。《华严金师子章》在本体世界和现象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并将人生观置于宇宙论之中 ,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