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3篇
  4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也谈社会公共伦理——基于个体社会角色的一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  张伟 《道德与文明》2008,3(3):50-53
社会公共伦理作为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和规范以及维持社会稳定有序运转的重要保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公共伦理建构中,却存在一种伦理需求与道德供给之间的深刻矛盾,即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伦理的缺乏与道德日益多元化、个体化之间的矛盾。面对如此困境,在实际操作层面,基于个体社会角色的一种思考或尝试也许能为当代中国社会公共伦理的建构打开另外一扇窗户。  相似文献   
13.
就都市寺庙服务社会这个主题,笔者前一篇文章《关于寺庙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侧重于"发现问题"及"分析问题",本文则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作为教内第一间①旨在满足社会公众个体消除、舒缓身心之苦的咨询机构,没有先例提供参考,从缘起筹建到日常运作,无一不是在探索中实践:合作方的选择、咨询师的甄选与搭配,关系到能否满足咨询者(来访者)的需求;对咨询者的诉求分析,是对"苦谛"的现实探究,成为下化众生的基础;就咨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可折射出上求佛道路径中被忽略的要素。  相似文献   
14.
正廖小平教授的新作《价值观变迁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解构和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9月版)从价值观变迁的规律中探究核心价值体系的解构和建构逻辑,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又一可喜成果。作者从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等方面全方位地对改革开放之前与之后的价值观进行比较,为人们提供了一幅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全景图像。作者在对改革开放前后价值观比较的基础上,依据三十余年来学界对价值观及其变迁的研究成果和实证调查  相似文献   
15.
婚姻基础是婚姻关系建立、存续、发展、解除的基本依据。其包括生物基础和社会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不同阶段的社会的婚姻基础也随之发生变化,当然不同时期的文化、道德、政治等因素对其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发展到当代社会,婚姻的基础由家族利益转向个体利益,这种利益就是个体对于婚姻的生理上、物质上、感情与精神生活上等多方面的需求和满足。  相似文献   
16.
时至今日,在教育均衡的强力推进下,农村中小学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走进了课堂,为教育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美好的前景。然而多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它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画面生动活泼、声情并茂、直观具体;有时它却显得“画蛇添足”、“喧宾夺主”。因此,如何巧妙使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信息教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7.
近10年来,对亲环境行为前因变量的研究逐渐从行为主体的个体内部因素转向行为相关的社会外部因素。本文对影响亲环境行为的个体、群体以及社会层面的相关变量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包含微观(个体内部因素)、中观及宏观(外部情境因素)不同层次的前因变量,并对亲环境意愿与行为加以区分的系统整合模型。根据该模型的理论框架,指出未来对亲环境行为研究的具体方向及对我国环保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2000年以后的一些文学作品中,个体在家庭中的生存呈现出种种困境,而对理想的追寻的书写在其中更是举步维艰。个体以不同的姿态面对种种困局:或是沉溺于身体欲望的放纵却不能摆脱内心的道德拷问,或是在家庭生活中感到虚无、苦闷,渴望突破,或是在疏离的家庭困境中寻找着善与美的生活。尽管身处困境,个体仍然拒绝在平庸的生活中放弃挣脱困境的努力,他们追寻人格的独立与自由,守护人性的美好,在生存的道路上留下理想者的身影。  相似文献   
19.
人类在艺术创造活动中不仅熟悉和掌握了艺术语言的各种形式要素的特性,而且对各种形式要素之间的联系加以研究,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组合和创造,形成了各种艺术语言形式美的法则。艺术语言形式美的主要法则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1.对称与均衡;2.节奏与韵律;3.调和与对比;4.比例与主从律;5.整齐一律与多样统一。艺术语言的形式美法则概括了创造艺术美的一些共同特征和规律,是人类在艺术生产领域获得的创作经验和艺术技巧的积淀和总结。研究艺术语言的形式美是为了推动艺术美的创造,更好地发挥语言形式的组织作用,使美的内容得到突出和强调,达到美的形式和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20.
运用实验法和问卷法对118名初中男学生进行攻击性的研究.比较了四种不同类型的攻击行为.包括群体之间、个体之间、群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结果显示:群体无论是作为攻击来源还是攻击目标都能起到增加攻击行为的情境作用;个体之间与群体之间在攻击性方面有显著差异;群体之间相互作用时表现出的攻击性远高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时表现出的攻击性:个体与群体相互作用时比个体之间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更高的攻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