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0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2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高欣 《天风》2004,(7):23-23
"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6) 在登山宝训中,我们看到主耶稣基督提出了蒙福之途应具有的品格(参太5:1-12),并对加利利渔夫教导……(参太5:13-16)  相似文献   
42.
李辉  施建宏 《心理科学》1999,22(5):449-450
1前言犯罪,从法学角度来说是由国家法律认定的、危害统治阶级利益和社会秩序的、应受刑罚惩处的行为。暴力犯罪是犯罪类型的一种,是具有很大社会危害性的,也是日益受到普遍而强烈反对的犯罪行为。通常,暴力犯罪指对他人人身及其安全实施暴力的各种形式的犯罪。暴力犯罪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个人主观原因(包括思想特征、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和社会客观因素方面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对暴力犯罪分子的人格进行分析、探讨暴力罪犯的人格特质及其在犯罪过程中其人格特质造成的影响,以及未婚犯组与已婚犯组,减刑犯组与未减刑犯组,贩毒犯组与故…  相似文献   
43.
就都市寺庙服务社会这个主题,笔者前一篇文章《关于寺庙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侧重于"发现问题"及"分析问题",本文则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作为教内第一间①旨在满足社会公众个体消除、舒缓身心之苦的咨询机构,没有先例提供参考,从缘起筹建到日常运作,无一不是在探索中实践:合作方的选择、咨询师的甄选与搭配,关系到能否满足咨询者(来访者)的需求;对咨询者的诉求分析,是对"苦谛"的现实探究,成为下化众生的基础;就咨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可折射出上求佛道路径中被忽略的要素。  相似文献   
44.
沈岚 《中国道教》2012,(1):27-30
正在《淮南子》一书中,其理想人格的代表是真人,真人优游于世,超越生死并具有无限能力。"故闭四关则身无患,百节莫苑,莫死莫生,莫虚莫盈,是谓真人。"(《本经训》)"若夫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恬漠无事,无所凝滞,虚寂  相似文献   
45.
正廖小平教授的新作《价值观变迁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解构和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9月版)从价值观变迁的规律中探究核心价值体系的解构和建构逻辑,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又一可喜成果。作者从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等方面全方位地对改革开放之前与之后的价值观进行比较,为人们提供了一幅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全景图像。作者在对改革开放前后价值观比较的基础上,依据三十余年来学界对价值观及其变迁的研究成果和实证调查  相似文献   
46.
婚姻基础是婚姻关系建立、存续、发展、解除的基本依据。其包括生物基础和社会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不同阶段的社会的婚姻基础也随之发生变化,当然不同时期的文化、道德、政治等因素对其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发展到当代社会,婚姻的基础由家族利益转向个体利益,这种利益就是个体对于婚姻的生理上、物质上、感情与精神生活上等多方面的需求和满足。  相似文献   
47.
近10年来,对亲环境行为前因变量的研究逐渐从行为主体的个体内部因素转向行为相关的社会外部因素。本文对影响亲环境行为的个体、群体以及社会层面的相关变量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包含微观(个体内部因素)、中观及宏观(外部情境因素)不同层次的前因变量,并对亲环境意愿与行为加以区分的系统整合模型。根据该模型的理论框架,指出未来对亲环境行为研究的具体方向及对我国环保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48.
2000年以后的一些文学作品中,个体在家庭中的生存呈现出种种困境,而对理想的追寻的书写在其中更是举步维艰。个体以不同的姿态面对种种困局:或是沉溺于身体欲望的放纵却不能摆脱内心的道德拷问,或是在家庭生活中感到虚无、苦闷,渴望突破,或是在疏离的家庭困境中寻找着善与美的生活。尽管身处困境,个体仍然拒绝在平庸的生活中放弃挣脱困境的努力,他们追寻人格的独立与自由,守护人性的美好,在生存的道路上留下理想者的身影。  相似文献   
49.
应用《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坚韧人格量表》对全国28个省市地区的6433名中国成年人进行了调查,对中国成年人坚韧人格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坚韧人格总均分及各维度基本呈正态分布;(2)男性坚韧人格的总均分、坚持性、控制性及挑战性显著高于女性;(3)青年组坚韧人格的坚持性、控制性、担当性显著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但其挑战性显著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4)城镇人口坚韧人格的控制性显著高于农村人口;(5)教育程度高者的坚韧人格控制性、担当性及挑战性显著高于教育程度低者。  相似文献   
50.
本研究旨在通过一例抑郁症病例的52次心理治疗和效果评估说明核心人际图式改变、人格改变与症状缓解的关系。核心人际图式采用自编我的感受问卷测量,人格改变采用SWAP-200测量,症状采用OQ45.2测量。结果:核心人际图式的变化伴随着临床上可观察的人格改变、症状缓解及当事人总体功能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症状缓解主要体现为主观困扰的降低,但在社会功能和人际关系质量上改变不明显。结论:核心人际图式、人格障碍轮廓和症状缓解具有共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