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13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正>台湾电影《父后七日》[1]借由一场近乎荒诞的葬礼,描绘了台湾乡村传统丧葬文化的现实图景。电影在讽刺了台湾乡村迷信荒诞的葬礼文化的同时,又对葬礼前后体现出的都市稀缺的温情、善良和美好给予无限肯定。电影中的五个人物——阿梅、大志、小庄、阿义、阿琴,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传统乡村文明与都市文明的对照则是影片除了对传统丧葬文化的记录外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叙事主题。该片不再像以往电影一样对传统乡村文明和现代都市文明予以简  相似文献   
92.
觉嘎 《法音》2007,(7):42-48
藏族原始信仰认为,自然万物都是有灵的,因此有了图腾崇拜、动物崇拜、山神崇拜等自然崇拜和"煨桑烟祭"等祭祀习俗。本教兴起之后,一方面把过去的信仰纳入到自己的观念系统,同时又提出了作为本教  相似文献   
93.
仪式崇拜与文化传播--古代书院祭祀的社会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书院研究注重于其教学、藏书功能方面,而对于祭祀活动及其社会意义,缺乏必要的关照。书院并非单纯的教学组织,应该是具有多重功能的社会组织。书院祭祀仪式中的符号崇拜和符号消费,展现了书院在传播社会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书院祭祀所体现的文化载体功能,表明了它作为社会组织在文化传播活动中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94.
郭刚 《中国道教》2006,(1):15-18
在古汉语中,“祭”之义为“祀”,《说文解字》称“祀,祭无巳也”。祭之字义从月(同肉),从又(同手),从示(祀神)。意思是说,用手拿着肉(祭品)献给神明享用。《孝经·士章·疏》的解释是:“祭者际也,人神相接,故曰际也。”这种解释与《说文解字》的字义训诂在精神上是一致的。从古  相似文献   
95.
本文在实际调查和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理论梳理和分析了哈尼族祖先崇拜在丧葬期间和节假日中的不同礼仪分类及其特点,探讨了哈尼族祖先崇拜在道德评价、行为约束、情感凝聚等三方面的调适作用。  相似文献   
96.
晏公为江西著名水神之一,元末明初已存在,后受封平浪侯。与临江府萧公不一样,晏公信仰起源与道教净明道所倡孝道关系密切。其"神霄玉府都督大元帅"封号、黄箓大斋神位、尸解以及传说等都与道教密不可分。随着明初封号,特别是阴佑使节出使、漕运畅顺等,江淮乃至辽东一带,晏公封号赐额不断,官方祭祀日隆。而官兵、移民等,也促使晏公信仰不断从长江中下游向甘肃、宁夏、贵州、云南、岭南等地区扩展,各地晏公庙宇广布。  相似文献   
97.
98.
土家族摆手活动祭祀神祗有一个不断整合演变的过程。其脉络是:最初是祭祀树神;第二阶段祭祀虎神;第三阶段祭祀八部大神;第四阶段祭祀五谷神和土地神;土司统治时期祭土司王,与此同时也祭祀土家族认同的文化英雄。  相似文献   
99.
《中国天主教》2001,(3):51-52
  相似文献   
100.
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和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全体神长教友和师生,于2001年11月2日在北京教区西北旺陵园举行了追思已亡大礼弥撒。上午8时,由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常务副院长、青岛教区李明述主教主祭、“一会一团”和修院全体神长参与的共祭弥撒开始了。100多位修生排着整齐的队伍,穿着崭新的黑西服,手持圣歌本,与大家一齐高唱追思弥撒曲,那嘹亮、悲壮的歌声绕梁回荡,震撼和净化着人们的心灵。弥撒中李主教讲道,他说,我们纪念亡灵,就要经常为他们祈祷,因为他们在炼狱里,已无能为力,只有靠我们不断地祈祷,天主才能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