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而作为一个多才多家的曹操,对其思想的研究者大都认为曹操是法家杰出的代表人物,也即认为其思想倾向属于法家。笔者认为,曹操的基本思想是儒家,这是贯穿于曹操思想中的主旋律,这种看法是比较切合曹操的思想实际的。本文主要拟据下面三个问题,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12.
《分别功德论》,5卷。大藏经题署“失译,附《后汉录》”。本文从词汇角度对《分别功德论》进行考察,认为这部经不是东汉译经,它和其他东汉译经在词语的使用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与晋代译经更为相似,其翻译年代可能不早于西晋,甚至是东晋。 王毅力,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相似文献   
13.
胡笳 《中国宗教》2017,(7):74-75
佛教的写经、刻石、摩崖等原本出于纯粹的宗教目的,却在无意中发展和保存了中国的书法形态,无法想象,如果中国书法史缺少了这些杰作,会黯淡几分。陈寅恪曾经说过:"艺术之发展多受宗教之影响,而宗教之传播,亦多倚艺术为资用。"  相似文献   
14.
马婷婷  杨鹏 《管子学刊》2010,(1):98-100,116
东汉出现了一股"矫情崇礼"的社会风气,表象背后是儒家礼制的日益渗透和"人情"的逐渐被"恶"化。面对情礼关系这个纷杂却又永恒的人生课题,"矫情崇礼"现象的出现彰显了东汉独有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道教自东汉中期出现之后,降及隋唐,主流教派所崇尚的外丹黄白之术逐渐向以静功、存思、气法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内丹路径发展。钟、吕内丹道即内丹道教的先导。①两宋是内丹道的成熟阶段。一、两宋前内丹学的兴起与传承道教的修仙方术于唐宋之际由外丹学转向内丹学,是其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大转变。内丹道的兴起,可以追溯到隋初开皇年间(581-600),罗浮山道士苏元朗(道号青霞子),称得大茅真君秘旨,撰《龙虎金液还丹通元论》及《旨道篇》,首倡内丹之道。②但隋唐时期,外丹道仍占主流地位。内丹道自隋青霞子苏元朗开宗明义、唐崔希范、钟离权、吕洞…  相似文献   
16.
佛都金陵     
叶皓  高峰 《佛教文化》2010,(4):101-112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拥有2480余年的建城史和1780多年的佛教文化发展史。它既是古代中国出现佛教活动的最早城市之一。也是近代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研究中心。“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既是人们对当年佛教兴盛的追忆,也是南京以弘扬佛教文化隆盛于中国的佐证。从东汉末年佛教东渐江南,  相似文献   
17.
历代学者多认为<周易参同契>是东汉浙江上虞人魏伯阳所作.本文通过对文献的考察与分析,确认"郐"地并非作者籍贯,"鲁国"与"会稽"具有一致性,"会稽"是解开作者籍贯的钥匙,初步提出今本<周易参同契>的作者非一人而出于众手.其作者在齐鲁、吴越之问.  相似文献   
18.
谶纬之学是起源于先秦、形成于西汉末年、定型于东汉初年的一种独特的学术形态。按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说法,谶是一种“诡为隐语,预决吉凶”的预言,纬则是解释经学的“经之支流,衍及旁义”。两者在当时相互夹杂,相互混淆,常常联称。到了西汉末年,谶纬符命大量出现,对当时的政治、文化、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王莽对谶纬笃信不疑,不但颁布《符命》42篇,而且还根据符命封献符者哀章、卖饼者王盛等11人为王公。东汉光武帝起事也受到了谶语的怂恿,后来又在《赤伏符》谶语的鼓动下称天子。中元元年(公元56年)他还宣布图谶于天下,从而使谶纬成为当时的国家意识形态,具有国宪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王符、仲长统开创的东汉儒学批判思潮,是经学向玄学相持与过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环节。东汉末年的这场经学思想改造运动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一方面它为魏晋时期玄学的产生在理论上做着准备;一方面这种探索还处在原始状态,还存在着很多缺陷。但是它毕竟开启了一个新的理论时代,所以说东汉末年的这场经学变革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创新,值得认真注意。  相似文献   
20.
左慈字元放,东汉时安徽潜山人。少时,在安徽天柱山隐居修炼。天柱山群峰中有一峰,名曰石龙峰。其下巨石奇异,堆叠成一幽深莫测的石洞。左慈以此洞构成石室,居中精心修炼,设灶炼丹。后人谓此洞曰莲花洞。洞前古木参天,修竹茂密,竹木间怪石嵯峨,称之曰狮子林。左慈每天朝饮玉露,晚餐彩霞,或带霞踏露,或披星戴月入山采药,炼丹不止。莲花洞东,有一青峰高耸,直插天表,长年累月云烟萦绕。左慈常出没其间,采撷奇草珍砂为药 ,配方炼丹。一日左慈正荷锄肩篓欲归,只见这青峰顶上霞光万道,接着天雷大作,震撼峰巅,有一只仙鹤从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