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李友广 《现代哲学》2016,(3):134-138
道家倡自然,道教重益生。在生死立场与生命态度上,道家和道教之间发生重大转向与变化。它既与"道"在先秦诸子文化当中地位的下降有关,也与道教产生的思想资源之驳杂性密切相关;既是政治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人们应对和解决人与宇宙及社会关系的理论需要与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82.
隋唐时期,中国道教正式开始对得道成仙之依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提出了具有非常重要理论意义的“道性”论。“道性”论的提出,极大地推进了道教的学理化进程。它不仅对众生悟道成仙的理论根据进行了严密的论证,而且还大大简化了道教的修炼程序,把修道的重点安置在修己一  相似文献   
83.
祖师语录     
《中国道教》2001,(2):1-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八十一章》其人乐治家畜财,得富贵者,年少力能布作,而长思为事,力尽因乃止,能扬善隐恶,常用心乐为善,思尊上。凡疑悉慎戒之,不敢妄为,又爱下不欲害人,不枉王法,不乐随邪礼相随饮食也。凡不急之事,不敢与焉,有知而为此行,到老无知乃已。虽实若虚,口不轻语,故能致珍物畜积,因以成人也。《太平经·为道败成戒》祖师语录  相似文献   
84.
R.迈  林丹 《世界哲学》2004,75(2):91-97
1 现在我们就海德格尔的另一个关键术语--即"道说"(Sage)①--来追问道家思想对于海德格尔的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85.
朱元璋极力推崇《道德经》在治国中的作用,认为它是"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在《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中,朱元璋把老子之学与现实的治国之道联系在一起,以"无为而治"为核心,以安民为本为基础,以少私寡欲为品德要求,以宽政简刑为理想方略,精心构建了一套精微高远的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86.
本文对文轨在因明学方面的研究做了梳理,指出文轨在《因明入正理论疏》方面的贡献有:一、深刻地揭示了因明的功用与性质。二、理清了新、古两种因三相的同异。三、揭示了同法“正取因同、兼取宗同”的逻辑观点。四、正确阐发了量智与量果的统一关系。文中还对《文轨疏》的在朝鲜和日本流传的情况做了考述,最后对《文轨疏》做了复原工作。  相似文献   
87.
残灯 《天风》1995,(2):9-11
不信神的人往往会说:我没有看见神怎么能相信有神呢? 我们基督徒却往往会说:神并没有隐藏,他爱我们,向我们显明他自己,使我们能相信他,接受他的爱。  相似文献   
88.
“宗教对话之父”雷蒙·潘尼卡的宗教对话思想极其丰富。他基于“宗教对话必须是真正具有宗教性的对话”这一原则提出宗教对话的八条游戏规则;他对宗教对话的方法本身进行反思,提出“对话的对话”;他还根据他对宗教对话的思考,设想具体的对话过程,我们将之归纳为七个步骤。  相似文献   
89.
悟凡 《法音》2008,(4):17-28
一、清规源流概略佛教正式传入我国的时间约在西汉哀帝元寿元年,也就是公元前二年,早期不但教理不完备,戒律更是要晚很多年才传来。作为规范僧团和教团的律仪最早的传入时间是曹魏,当时译出的也只是两个关于受戒羯磨的简本:一个是曹魏嘉平年间(249—253),中天竺昙柯迦罗到洛阳译出的《僧祗戒心》,并且在译出后请梵僧立羯磨法给出家人正式授戒:另一个是安息国沙门昙帝,于正元(254—255)时来中国译出《昙无德羯磨》。自此以后中土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比丘僧团出现。  相似文献   
90.
正本刊讯11月1日至2日,第四届国际佛学论坛"菩提心思想与实践"暨《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出版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论坛发表论文36篇,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高僧大德与社会贤达180余人出席会议。论坛围绕佛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菩提心",从菩提心的概念、意涵、菩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