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中国道教》双月刊是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综合性道教文化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道教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以尊道贵德、道法自然、重生贵和、抱朴守真、慈俭不争、性命双修、济世度人为教义宗旨,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对中国社会的许多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2.
在当代“道学热”的社会思想中,哲学界涌现出了不少敷陈义理、演绎阐发的佳作.其中有一本葛荣晋著的《老子的商道》,可说是一本内容丰湛、题材奇特的大作.我之所以认为它是一本新奇之作,原因是:在我的印象中, 《老子》五千言,并无“商道”字眼,更未见彰明指导商贸的理论,所以当我乍地见到《老子的商道》一书时,甚感新奇.我抱着这种探明原委的心情,阅读了这本新奇之书.当我掩卷之时,我留下的印象是:这就是一部柳暗花明、曲径通幽,意境引人入胜,务虚与务实结合,道德与商贸融通的独家之言、创新之作.  相似文献   
233.
道风山圣殿     
, 《天风》2012,(12):F0003-F0003
在香港高楼矗立、熙熙攘攘的沙田新市镇.有一座郁郁葱葱的山岗,山岗上有一组别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建筑。通常.访容走近了才惊讶地发现.这充满中国传统建筑韵味的地方竟然是香港著名的道风山基督教丛林。丛林的核心部分是圣殿。这座原来设计用作祈祷小堂的圣殿呈八角形.蓝瓦红梁.檐角飞翘,  相似文献   
234.
周红 《中国宗教》2022,(6):48-49
一、古代道教丛林官学制度的历史演变官学是指古代官方开办的学校。古代道教丛林官学制度,则是道教仿照此规定,在道教丛林中设立的在固定时期进行的教学制度。早在唐代,官方有道教科举制度(“道举”),可视为道教丛林官学制度之滥觞。道举制度为唐开元二十九年( 741)始设。  相似文献   
235.
道教生态哲学的基础围绕着道教的最高理念"道"及最基本范畴"物"生"神"而展开."道"作为道教信仰的终极理念,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与其它宗教或思想体系中的最高理念,如上帝、安那、梵(印度教吠檀多派)、绝对精神、自由意志等等范畴一样处于核心的地位,虽然这些范畴在解释一切精神和存在现象的作用上不尽相同.在道教哲学中,"道"是无所不覆、自生自化、永恒存在、派生万物的形而上的宇宙本体,是贯穿于整个自然界、人世间和神仙世界之中的最高理念.除了作为最高理念的"道"外,"物"生"和"神"也是道教生态哲学的最基本范畴."物"是对物质、万物、实物、器物、财物等具体事物的抽象,主要指有形的、变化的、局部的、杂多的现象存在."生"是对生命、身体、人生、生物、生物圈、生态环境的抽象,也包括事物的有机活动和转化的功能,如事物的生成、生长和生化."神"是对精神、神仙、神明的抽象,它是对"物"和"生"的提升、超越.道教将"道"贯穿于"物"生"神"三界,具体演化为自然界(物)、人世间(生)和神仙界(神),或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和神仙世界."物"生"神"的相互关系及其与"道"的关系构成了道教生态哲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36.
王杰 《周易研究》2005,(1):58-67
本文对<易传>之成书及学派归属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后,从人类社会演进图式与"三材之道"、<易传>与理想人格塑造、<易传>与主体价值的实现三个层面对<易传>儒道结合的政治思想特征做了深入剖析,指出<易传>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基本价值观,在吸收和借鉴道家思想及阴阳家思想的基础上,把它们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为儒家思想注入了新的思想内容,在更高层次上建构了儒家的天道观和人道观,从而达到为儒家思想寻求形而上价值依据的目的.  相似文献   
237.
传承与融通--《老子》与《周易》中民族精神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与<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部经典,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智慧结晶.其中所凝聚的民族精神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性格与情操,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和思维特质.<老子>上承<易经>之风,下启<易传>之理,以其独特的哲学思维方式,构建了与其"道"哲学相符合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在<易传>中得到传承与融通,两者互补互进,共同缔造了中国民族精神的灵魂,推动着中国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和积淀.这些民族精神则表现为"刚柔同构"的进取精神、"宽厚相得"的道德情怀、"中和为用"的和谐观念以及"重生利物并重"的人文理想,其中以"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贯穿始终,突出了中国民族精神最一般的特质与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38.
陆王心学之所以自宋明理学中产生,有着历史的和逻辑的必然性。但就思想根源上看,程颢的“识仁”思想,直开心学一派源流。他从天人一体的人生境界及心理合一的道德修养工夫上体认“理”,开辟了理学中心性合一的本体论和直觉体认方法论的先河。它依据孔子之“仁”,上承先秦《易传》的“生生之化”,及《中庸》的性理合一思想,吸收了张载《西铭》万物一体的伦理本体意境,与“大心”说为学方法的直觉倾向,将理学之“理”看作人性与物性、知觉与性理贯通的伦理本体,并由本体而推及方法,论述了伦理本体与实践道德的统一关系。而这正是陆王心学所始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9.
我国南宋时的叶适,是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事功学说的集大成者。在朱熹的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盛行时,叶适接过事功派所另树的一帜,把这派学说推向一个新水平,确立了与理学、心学鼎足而立的地位。然而,作为事功派集大成者,必有其思想渊源。我们重视对叶适哲学思想的研究,当然不能忽视他的思想先驱、永嘉学派的导源者薛季宣和陈傅良哲学思想,本文试就对他们作一点初探。  相似文献   
240.
道家思想以道论为核心内容。理解老子道论,是把握老子哲学精神的关键所在。道论,亦即今语所谓本体论。问题在于,应如何理解这个本体的涵义?以往讲老子,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以西方哲学的本体观念附会老子道论,无形中产生了对它的种种曲解。西方哲学倾向于从理论的立场出发讲形上学,老子的道论却是一种人学本体论,二者有很大的差异。 老子所谓道,不是一个理论化了的形式存有的概念。以人生或人的精神生活为核心,从人存在的文化显现的总体性上确立作为形上本体的道,这是老子道论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