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徐晓鸿 《天风》2011,(11):28-31
清初,随着康乾盛世的出现,中国国力强盛,但在政治上闭关自守,排斥外来文化。为了打开传教局面,一些传教士“利用中国权贵对财务的贪羡追求和猎奇心理,用西洋钟表和奇物贿赂他们……”,,但在客观上也使中国人开始知道西洋事物与中国的不同。随着越来越多的传教士和商人不断来华,更多的西洋事物为中国人所熟知,清代早期文人对来自西方异域的文化与习俗,从贬低排斥,到另眼相看,再到逐步了解,在不同时期的诗歌作品中均能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52.
杜元 《天风》2011,(7):43-43
我想做你的小孩子 躺在你的双膝上 仰望你微笑的嘴角和眼梢 听你温柔的声音 还有一个甜蜜的拥抱  相似文献   
53.
我是……     
佚名 《天风》2011,(5):31-31
我曾是一枝日渐枯萎的玫瑰 主的流血大爱让我再次长出新蕾 从此生命的波涛流淌着纯真与甜美 晨光中闪烁着晶莹的泪水  相似文献   
54.
春联集锦     
严帅 《天风》2011,(1):13-13
天赐平安福 门迎富贵春.平安幸福 基督里相爱 教会中同心.  相似文献   
55.
黄幸平 《天风》2009,(6):62-62
(一)都不如我 一棵树长得很茂盛。 叶子说:“我青翠美丽,谁都不如我!” 花儿说:“我鲜艳芳香,谁都不如我!” 树枝说:“我柔软多姿,谁都不如我!”  相似文献   
56.
徐晓鸿 《天风》2009,(7):40-42
佛郎国献天马 通常说来,基督教第二次传入中国一般认为是在元代,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唐代以后的基督教在中国境内并未完全绝迹,只是在中原或汉族聚居区内没有了踪影,而在北方少数民族当中,景教的传播并未完全中断,甚至还有了一定的发展,如在畏吾儿(今维吾尔族)、外蒙古中的克烈、乃蛮、蔑里乞和内蒙古中的汪古部等均尊奉景教。  相似文献   
57.
赵慧娟 《天风》2009,(12):20-21
序曲 探寻那一段黄沙淹没的古道,追索那一行岁月掩埋的脚印,寻觅那一串渐渐远去的姓名,撩开历史云雾般的轻纱,  相似文献   
58.
人生感悟     
张旭 《思维与智慧》2005,(10):52-52
忏悔的泪珠折射着真理的晖光。谁拒绝光明,谁就堕落于黑暗。贫血的心灵将导演苍白的人生。绝望是放弃希望的后果。拯救是无私的,自救是可敬的。把生命当作筹码,将输得干干净净。  相似文献   
59.
“道情”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道情”的源起与体制“道情”作为一种道教声腔说唱艺术,起源于何时,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道情”原为“道歌”,相传为东汉张道陵所创,用来宣传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宗教思想,南宋时,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伴奏,亦称渔鼓;有人认为道家的《步虚词》是“道情的先声”,《步虚词》由道家之徒所吟唱,未几便产生出了正式的“道情”;陈汝衡先生在其《说书史话》中引用《新唐书·礼乐志》“高宗调露二年命乐工作道调”的记载,欲从中寻绎出道情的起源①;郑振铎先生在其《中国俗文学史》中说:“道情之唱,由来甚久。元曲有仙佛科;元人散曲里复多闲适…  相似文献   
60.
陆月宏 《学海》2005,(6):54-57
对话是人类生活共同体获得经验的方式。对话中的语言始终关注着总体视域,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经验。哲学思维的本质在于充满了问答辩证法的对话。对话是人类生活经验和思维的本质所在。要领会人类生活共同体的生存论运动、领会思想史的精义,向世界经验的原始对话的回返就是不可跨越的。伽达默尔认为,海德格尔在事实上和黑格尔进行着潜在的、持续着的思想对话。黑格尔在思想的倒转中对超验自我概念进行摆脱的意图,在根本上和海德格尔超出自我概念的意图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