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聿车 《天风》2011,(8):53-53
像"窃书不算偷"一样,古代有人曾以"读书"来掩盖"偷"的本质。今日社会也有这种现象,如盗版的出现。有些人在追求"知识"时忽视了他人的"产权",而不少基督徒也认为,所有"知识"都来自神,哪有个人的"产权"?于是自觉不自觉地在支持"盗版"行为。对此我们究竟如何看待?本期中两位同工的文章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42.
医患共享决策对医患双方均可产生积极效果,但已有研究多限于综述其影响因素而未探究背后的心理路径。文章从内隐原型的理论视角,提出医患对自身和对对方的共享决策内隐原型,并据此阐明医患个体特征影响共享决策的内隐原型心理路径(医患心理特征→医患心理状态→医患共享决策内隐原型→医患共享决策行为)。以此为划分标准,文章建构医患共享决策的内隐原型研究框架,整理总结以往医患共享决策影响因素的研究,并提出发掘影响共享决策的医患个体特征、探究医患个体特征可能影响的心理状态、检验医患共享决策内隐原型的作用、关注医患个体特征发挥作用的调节变量等潜在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43.
王震  钱鹏辉  彭坚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8):1351-1366
不合规任务, 作为一种新型职场压力源, 近几年逐渐成为组织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前沿话题。不合规任务是指不符合人们预期工作范围、不应由自己完成或不必要执行的任务, 包括不合理任务和不必要任务。不合规任务对员工情绪、认知、动机、工作态度、工作行为、身心健康, 以及工作-家庭关系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影响性质和强度取决于员工的个体特征和所处的情境特征。压力-自我冒犯理论、公平理论、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工作特征模型、情感事件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是解释不合规任务影响的主要理论。未来研究可拓展不合规任务的概念和层次、探索和整合作用机制、探讨不合规任务的权变效应、考察不合规任务的影响因素以及开展文化情境和文化导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4.
摘 要:为探讨政策执行偏差情境下公众不公正感对公众集群行为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法对1756名社会公众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1)当局可责备性和愤怒情绪中介了公众不公正感对公众集群行为的影响。(2)公众不公正感还通过当局可责备性→愤怒情绪的中介链作用于公众的集群行为。  相似文献   
145.
田相娟  曹衍淼  张文新 《心理学报》2020,52(12):1407-1420
累积压力假说与匹配-不匹配假说均可解释远端和近端逆境对个体抑郁的影响, 但鲜有研究考察遗传基因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和DNA分型技术, 对970名青少年进行间隔3年的追踪调查。分别以母亲消极教养、同伴侵害为远端和近端压力指标, FKBP5基因多位点累加得分为遗传指标, 考察三者对青少年抑郁的交互作用及性别差异。结果发现, 在男青少年中, E × E × G显著。当累加得分较高、同伴侵害水平较高时, 母亲消极教养显著负向预测抑郁, 符合匹配-不匹配假说; 累加得分较低时, E × E不显著, 但倾向于以累积压力假说的方式发挥作用。女青少年中, E × E × G不显著。研究结果提示, 在男青少年中, 累积压力假说与匹配-不匹配假说均可阐明抑郁的发生机制, 分别适用于携带不同FKBP5基因多位点累加得分的个体。  相似文献   
146.
胡运宏 《法音》2020,(1):20-25
佛教东传后,我国西行求法的高僧代不乏人,其中东晋时期的法显法师“创辟荒途”[1],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批到达印度的僧人,而且是第一位从陆路去、海路回的僧人。本文就法显西行求法的起始时间、归国时间及与之相关的“南国律学道士”等问题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147.
姚勇 《道德与文明》2024,(2):101-109
孔子将“不迁怒”看作“好学”的主要表征之一,朱熹则深入阐发了“不迁怒”的伦理意蕴。通过区分心性论层面的“有怒”与境界论层面的“无怒”,朱熹肯定了怒之存在及其活动。经由界说“迁”的含义与所指,朱熹认为“迁怒”的含义是怒之主体在怒之活动的进展过程中将怒之对象由甲迁移至乙;借由区别怒之原因与“迁怒”的原因,朱熹认为“私意”是导致“迁怒”的根本原因。根据朱熹的理解,“克己复礼”是矫治“迁怒”的根本工夫;“见得道理透”则是矫治“迁怒”的充分条件,能使“克去私意”的行动者辨识行动的对象、认可行动的根据、坚定行动的意志,从而获得充沛的动力。朱熹对于“不迁怒”的诠释,深化了儒学关于情绪活动与成德工夫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8.
母亲行为与小学儿童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3、4、5年级学生和他们的母亲各694人,采用小学儿童母亲行为问卷、自尊问卷(SEI)与小学儿童母亲背景问卷进行施测,对小学儿童自尊与其母亲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在小学3-5年级儿童中,自尊得分与母亲的各种支持行为之间的相关均不显著;除母亲陪伴性和情感性的不支持行为外,工具性、信息性和极端性的不支持行为与自尊得分之间呈现出显著或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不支持行为变量组对儿童的自尊水平具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而支持行为变量并未引起回归方程的显著变化。(2)宽松型、支配干涉型、温暖型与严厉型母亲行为教养下的儿童自尊得分具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宽松型母亲教养下的儿童自尊明显高于严厉型。(3)母亲的行为类型与儿童的年龄、性别、独生与否及母亲的年龄、职业与受教育水平、城乡因素在儿童自尊上均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9.
论《淮南子》的道德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的道德教育理论强调因性而教、身教重于言教、心理调节与道德教育互动、以真情动人、重视教育主客双方的心灵沟通 ,其中不少合理因素今天依然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0.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兼社会学家巴特莱提出了“重要的少数”的概念。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事物中,占重要地位的事物总是少数,只要集中精力处理好这个重要部分,那么“微不足道的多数”则可以不必过分纠缠,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巴特莱原则又被称作“不平衡原则”或“80比20定律”。不平衡原则在经济以至社会生涯各领域都有广泛的体现。比如:世界上80%的财富集中于20%的人的手中;银行存款余额的80%,来自20%的储户;企业80%的利润,来自20%的投入;商场20%客户,涵盖了80%的营业额;社会上20%的犯罪,占了罪行的80%;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