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7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关于我国医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医学作为一种研究人体内部的微观环境以及与外界环境等各方面的辩证关系的科学而存在,其改革与发展必须以科学的哲学观作指引。然而,现今我国医学教育中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有悖哲学辩证关系的观念和行动。我们有必要对医学教育发展中的几对矛盾及其辩证关系展开进一步的梳理和明确,只有这样,我们的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才不至于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2.
随着我国国力的日益增长,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逐渐从功能型提升到具有人文气息的艺术型。室内空间作为一种载体,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印迹和浓厚的人文精神要素。只有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室内设计才具有更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3.
<正>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自组织的相关理论被逐步介绍到国内时,清华大学的吴彤教授等学者就对这些自组织理论的功能进行了划分:耗散结构理论是解决自组织出现的条件环境问题的,协同学基本上是解决自组织的动力学问题的,突变论则从数学抽象的角度研究了自组织的途径问题,超循环理论解决了自组织的结合形式问题,分形和混沌理论,则被认为是从时序与空间序的角度研究了自组织的复杂性和图景问题。[1]自组织理  相似文献   
24.
一切创意都要变成产品,一切产品造型具有创意才能触动人心。在信息时代,在创意时代,新颖的点子,才能给产品无限的竞争力。本栏目将刊发关于各类产品设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25.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要求设计师更要追求环境作品具有相应的情感意境.高水平的环境艺术作品,不能只满足于"艺术的环境化",更要追求"环境的艺术化";不但要有"环境",更要有"意境",达到精神家园的层次水平.  相似文献   
26.
沃伦·哈定是一个喜欢说“是”的人,而克利夫兰则是一个喜欢说“不”的人,他们两人虽然性格迥异,但是,他们都以自己的奋斗方式,最终登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  相似文献   
27.
計文 《天风》2014,(11):1-1
<正>一些人有一个非常普遍而又具有毁灭性的日常习惯,就是拿自己和自己的生活与别人和别人的生活比较。对他们而言,生命宛如一场竞赛,自觉或不自觉地总要在"比较"中走完一生。比的结果是,赢的人有一种莫名的快感,输的人则有一种莫名的惆怅和失落。有人在"比"的状况中咬咬牙,努力追赶;有人却在"比"的过程中心态失衡,产生羡慕、嫉妒,甚至咬牙的恨!圣经中就有一个因"比"而走入生命死胡同的人,那就是扫罗王。人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是当众人对奏凯而归的大卫唱出"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时,扫罗的心态发生倾斜,  相似文献   
28.
拖着疲惫的身躯,那艘船终于回来了,在其他船的诧异的眼光中靠了岸。  相似文献   
29.
好习惯可以带动自己向好的方面发展,更好地为自己的人生服务。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孩子小的时候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从小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在此借助以下观点来介绍一下自己从教多年的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30.
睽卦《大象》辞"君子以同而异"古来解释歧义颇多,东汉末荀爽"大归虽同,小事当异"、魏王弼"同于通理,异于职事"、南宋赵汝楳"同于为善,制行则殊"三说大体相近,可以简单化为"理同事异"说。北宋程颐"同于人理之常,异于世俗之失"之"和而不流"说在历史上影响巨大,宋元明清易学家多从其说。总体上看,程颐的诠释与《大象》德教修养的主旨最为接近,体现了孔子儒家《易》的重德精神。"和而不同"与"和而不流"在意义上比较接近,"不流"更能体现出君子的人格修养。用"周而不比"、"群而不党"来诠释"同而异"则于主旨有些疏离。全面来看,"理同事异"说也有其道理,"理事"问题是一个普遍的哲学问题,从此也可以看到宋明理学与魏晋玄学在思想脉络上的重要关联。"同而异"不应理解为求同存异,这种现代理解没有古典依据。本于程传的精神,"君子以同而异"可以翻译为"君子因此要和而不流、特立独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