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亦不用深赞,亦不用深毁。常须运心,于物平等;如觉偏颇,寻改正之。居贫,勿谓常贫;居富,勿谓常富;居贫富之中,常须守道。勿以贫富易志改性。识达道理,似不能言。有大功德,勿自矜伐。美药勿离手,善言勿离口,乱想勿经心。常以深心至诚,恭敬于物。慎勿诈善,以悦于人。终身为善,为人所嫌。勿得起恨,事君尽礼。人以为谄,当以道自平其心。道之所在,其德不孤。  相似文献   
72.
中道是佛教的一种不偏不倚的最高真理和众生成佛的中正大道,也是佛教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中者,《中论玄义》认为:一、依名释义,中以实为义,中以正为义。二、就理释义,中以不中为义。三、互相释义,中以偏为义,四、无方释义,中以色为义,中以心为义。又,它还指出中的种类有四:一、一中,即一中道。二、二中,谓世谛中、真谛中。三、三中,即二谛中及非真非俗中。四、四中,谓对偏中、尽偏中、绝对中。  相似文献   
73.
信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社会各领域大量存在的不诚信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信任缺失,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从社会心理层面分析了造成信任缺失的原因,并对如何提高我国的社会信任度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4.
常慧鹏 《天风》2004,(4):41-41
当受难周的第二日,主进入圣殿,晚上却离城而去,住在伯大尼,一个小小的村落里……  相似文献   
75.
刘晶鑫作品     
作品简介:上图:《credit card》图片装置51cm×32.4cm作品为一组通过拼贴组合手法制作的长宽为51cm×32.4cm,厚1.5cm的大型信用卡。作者希望借此组装置表现在这个前所未有的消费时代,一次性产品、速食文化、卡式消费……已深入生活的每个细节,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76.
宋代道学以天理作为性善论的形而上学基础,这暗含了两个困难:一、与传统儒家经典之间的矛盾;二、性之本体至善无恶,那么恶的来源何在。道学中无论是理学还是心学都必须面对这两个困难,并给出解答。本文以张九成"性善之善不与恶对"的思想为例,通过张九成与二程、张载、杨时、朱熹、胡宏等思想家的比较,展现性善论在宋代发展完善的思想脉络,并厘清道学对以上两个困难的解决途径。特别是通过讨论恶的来源问题以及善恶究竟是实质义还是形式义,来分析二程、张九成、朱子与胡宏之间对性善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77.
黑格尔曾预言,艺术最终转向哲学.建筑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的物质、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78.
采用无线索回忆再认范式,对基于熟悉性的汉字语义特征再认进行了探索,考察了重复学习和重复测验对汉字语义特征的无线索回忆再认效应(RWCR效应)的影响。实验1采用即时测验,实验2采用延时测验,结果发现:(1)无论即时还是延时测验,汉字语义特征的再认均存在RWCR效应。(2)在即时测验时,重复学习对熟悉性有显著影响,重复测验对熟悉性没有影响;重复学习和重复测验均提高回想成绩,但二者无差异。(3)在延时测验时,重复学习组和重复测验组的熟悉性评分均下降,但前者下降快于后者;重复测验组回想的遗忘率较低,重复学习组回想的遗忘率较高。上述结果说明,汉字的语义特征存在稳定的RWCR效应,且重复学习主要影响熟悉性,重复测验主要影响回想。进一步证明了再认记忆的双加工理论。  相似文献   
79.
丁瑛  宫秀双 《心理学报》2016,(10):1302-1313
社会排斥的现象在当今社会日益凸显,已成为世界各国探究社会政策和不平等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却鲜少有研究从心理机制的角度探讨社会排斥对人们的产品偏好的影响。本文通过1个预实验和4个主实验,系统研究了社会排斥如何影响个体对不同触感产品的偏好,并探讨了其内在影响机制。实验结果发现在经历社会排斥(相较于社会接纳)之后,个体更偏好触感柔软的产品,消极心理体验是其内在驱动机制,并且该作用机制被归属感的重要性所调节。当归属感被认为很重要时,个体在经历社会排斥后对柔软触感产品的偏好以及消极心理体验的中介作用会被强化,而当归属感被认为不重要时,以上效应会被削弱。本文还对研究结论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应用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80.
世界本身无意义,人却反向创造之。人的价值创造活动沿着观念旨趣和物质旨趣两个方向展开,体现为"个人的价值取向维度"与社会化的"价值域"两个维度。个人的价值选择自古就有,现代性的"去魅"使其日常化与显明化,我们因而进入了"价值多元主义"时代。"价值域"的形成则表现为社会组织化、制度化与机制化,表现为"规范空间"的形成与人类生活形式的形成。在"价值域"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着人们在价值选择上严重的"人际不均等"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将挑战韦伯自己对于"价值多元主义"基本特征的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