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共情是指个体对他人情绪和想法的感受及理解。近年来关于共情神经机制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多集中在情感共情、认知共情、生理性疼痛共情等方面,而对社会痛共情、积极共情和不对称共情反应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由于研究范式及个体差异等原因,研究结果之间也充满着争议。未来研究可以设计更具生态效度的共情研究范式、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共情的神经机制研究、从神经机制角度探讨不同共情能力个体的特点及共情反应的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212.
自我不确定感:内涵、结构和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不确定感是个体在遇到认知、情感以及行为间的不一致或冲突,对重要的心理品质产生困惑和怀疑时体验到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缺乏的状态。文章对自我不确定感的概念进行了梳理,然后提出了概念构想模型,认为其结构应包含认知、情绪和动机成分,再后则以自我不确定感的管理策略为线索对相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了初步整合。未来研究需在明确界定自我不确定感的基础上开展跨文化比较,从多角度检验自我不确定感管理策略的效果,深入探讨自我不确定感的发生和作用机制,探索如何变自我不确定感的被动防御为主动预防与管理。  相似文献   
213.
关于经典解释,我要嘱托三件事。 一、不要试图洞彻启示的全部,这是我通篇想要表明的目的。因为那是不可企图的。人们应当记诵真主的这一言辞:“你们只被赐予了很少的知识。”(15:85)不应该认为经典中的一些奥秘不会对伟大的学者们遮蔽,遑论普通学者。人们应当知道,宣称洞悉了先知所有传述的本义的学者,他的宣称是出于理智短浅而非深厚。  相似文献   
214.
采用自定步速阅读方法与图片核证范式(picture verification paradigm)探讨状态不确定独立否定句(如“裙子不是红色的”)的动态表征过程, 包括3个实验。结果发现:(1)在否定加工的初期, 即250 ms间隔时间条件下, 读者表征事件的否定状态; 肯定句已经通达事件的实际状态。(2)在否定加工的中期, 即750 ms间隔时间条件下, 读者仍然表征事件的否定状态, 但已开始对事件的备择选项进行搜索; 肯定句仍然保持对事件实际状态的表征。(3)在否定加工的后期, 即1500 ms间隔时间条件下, 读者表征否定标记与事件的否定状态, 同时完成对备择选项的搜索; 肯定句依旧保持对事件实际状态的表征。据此, 本文提出的锚激活与限制满足模型(anchor-based ac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constrained model)得到初步证明。  相似文献   
215.
主客体之间产生不一致的情绪反应称之为不对称共情(Counterempathy)。在Decety提出的情绪分享过程两阶段及Goubert提出的“指向自己”和“指向他人”两种情绪反应指向的研究基础上, 构建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的两阶段模型, 通过创建竞争环境, 检验在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是否存在情绪反应自我指向增强效应的这一假设。被试根据竞争对手的情绪表情(皱眉和笑脸)来完成情绪反应自我指向(判断被试者自己的输赢)和情绪反应他人指向(判断竞争对手的输赢)的实验任务。结果表明: 在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 存在情绪反应自我指向的增强效应。被试不仅在自我指向任务中产生了不对称共情, 而且在他人指向任务中也产生了不对称共情, 这说明在有意识的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 个体会分化出比他人指向更强烈的自我指向的情绪反应。并且, 相较他人指向任务, 个体在自我指向任务中产生了更强烈的不对称共情。尤其当竞争对手获利时, 个体会产生更强烈的指向自我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216.
使用只读不写的繁体字和会读会写的简体字材料, 以默读为实验任务, 探讨“会读会写”与“只读不写”文字的加工脑区。8名在校大学生在磁共振扫描过程中默读呈现的繁体字或简体字, 采用ANOVA统计全脑激活图。与简体字相比, 繁体字额外激活了右额下回、左小脑。在功能连接性上, 简体字和繁体字相同的激活脑区有左楔前叶-左内侧前额叶, 左楔前叶-左中央前回, 右枕中回-左舌回; 不同的是, 繁体字左楔前叶与右额下回有高相关, 而简体字左楔前叶与右额中回有高相关。左内侧前额叶与中央前回只在繁体字中表现出高相关。繁体字和简体字任务的T检验差异脑区包括左颞中回和右顶下小叶。只读不写的文字具有加工的整体性和轮廓性特征, 它的读音与不规则简体字相似, 具有整字加工特点。繁体字和简体字加工具有相同的功能连接区, 但也存在差异。右脑表现为连接脑区不同, 左脑内侧前额叶与中央前回表现为相关性不同, 说明内侧前额叶-中央前回在繁体字加工中起着重要作用。实验结果还证明顶叶是记忆再认的主要脑区。  相似文献   
217.
该文选自法国马伯乐《道教与中国宗教》(Henri Maspero,Le Taoism et Les Religions Chinoises,Edi-tions Galllimard,1971)中"六朝时期中国人宗教信仰中的道教"(Le Taoisme Dans Les Croyances Religieuses Des Chinois A L’Epoque Des Six Dynasties)一章,第293页至330页。  相似文献   
218.
小学儿童的尊重观念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开放式尊重观念问卷对小学三到六年级儿童进行集体施测研究儿童的尊重观念,结果发现:(1)小学儿童认为尊重就是有礼貌,尊重对象的特征和尊重原因都是要求对方品质好或学习好。尊重的对象既有长辈又有同辈,提到尊重同辈的显著多于只尊重长辈的。不同的人际背景下,儿童的尊重观念不一致。(2)小学儿童的尊重观念具有显著的发展特征,表现出从单向尊重到双向尊重的发展趋势。不同人际关系下的尊重观念的发展特征不同,对父母和老师的尊重主要为单向尊重,对朋友的尊重主要为双向尊重。(3)小学儿童的尊重观念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19.
医患关系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医患关系是医疗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也是最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保证医疗工作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但是这种关系从开始就是有矛盾的,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分析医患关系的博弈情况及其原因,发现医患关系的核心是信任,它为创造和谐医患关系提出对策,并能促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220.
王静 《法音》2006,(1):31-32
梁思成先生曾言“自一般人民之思想起,以至一物一事,莫不受佛教之影响”[1]。的确,随着佛教的入传,作为重要载体的佛教艺术亦随之接踵而至,共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其中又以石窟寺艺术为最。随着佛教对世俗社会渗透的加深,世俗政权意识到它对维系、加强统治的作用。于是,他们便不仅给佛教以一定的发展空间,而且更自觉不自觉地对其艺术进行模仿改造,从而在生活中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陵墓便是其中一例。佛教石窟寺是僧徒为供奉佛像而凿建,陵墓乃世俗社会为其最高统治者而建造。二者的对象都是各自生活世界中的主宰者,这样的地位使二者具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