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新唯识论》的体用义与熊十力晚年体用义不同,是在批判和吸取佛教体用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对体的生化大用的肯定来自易学,而对宇宙万法诈现幻相的判断则来自于唯识学。在对唯识学二重本体的批评之余,他对佛教的体相用概念作了消化,相用合并以构成翕确之用。而所谓唯识体用割裂之过实际上源于熊十力对欧阳竟无体用观的误解。  相似文献   
222.
Brown和Bigler提出了儿童歧视知觉模型,分析了歧视知觉的三个影响因素:认知因素、情景因素和个体差异因素,每个因素都包含了多个影响儿童歧视知觉的子因素。该模型展示了这些因素影响儿童歧视知觉的机制。完善该模型需要探讨其与信息加工理论、发展群际理论、主观群体动力学模型的兼容性。歧视知觉的类型需要进一步细化,因此在综合主观群体动力学模型和发展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歧视知觉的分类方案。未来研究还要进一步探讨情绪、文化以及年龄因素对儿童歧视知觉的影响,并探讨该模型对歧视干预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3.
义务可分为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消极义务又可分为制度性消极义务和非制度性消极义务.制度性消极义务要求制度参与者捍卫正义制度,改革不正义制度.那些制定和参与了不正义制度,给他者带来了严重伤害,自己却从中获得巨大利益的个人或群体,违背了制度性消极义务,应承担相应责任.不正义的制度给社会成员带来的伤害远大于个人间的侵犯,因而制度性消极义务具有更重要的道德意义.  相似文献   
224.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江苏地区的调查数据,采用集中指数及其分解技术,分析江苏居民健康不平等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对居民健康不平等的贡献度.结果发现,在存在居民健康不平等的情况下,居住在城市、家庭规模、医疗保险等变量能够缓解健康不平等趋势,而教育、年龄等变量对健康不平等趋势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25.
从分析医患合谋道德风险的影响因素入手,结合卫生经济学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探讨产生医患合谋道德风险的原因和规避策略.发现医疗保险的供给方(保险机构)、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医疗服务机构)和医疗保险的被保险方(医疗保险的消费者,即接受医疗服务的消费者或患者)三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道德风险的重要因素,保险基金风险更多是来自医疗服务提供方的道德风险.建议从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加强监督;加强激励,遏制道德风险;运用技术,规范行为三方面规范医疗服务提供方的行为.  相似文献   
226.
ADHD儿童在精细动作方面通常伴随眼手协调运动障碍。以往采用的研究方法多为定性研究,且未在ADHD儿童的运动协调性与同龄正常儿童的差异上得出统一结论。本研究针对精细动作中眼手协调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实验要求被试在计算机触摸屏上分别临摹水平线、垂直线和斜线,通过记录临摹直线与呈现直线的偏差程度和拐点数,以分析ADHD儿童眼手协调能力与正常儿童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ADHD儿童在眼手协调和空间知觉能力上与正常儿童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本研究表明,改进的定量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27.
调整和通达是锚定效应心理机制的两种代表性观点,近年来,关于这两种机制的研究不断推进,产生了有限理性观、社会认知理论、双加工理论、态度改变理论等研究视角。从调整或通达单一解释模型发展到对复合机制的检验;从单锚效应机制的阐释发展到对双锚效应心理过程的探讨。未来研究应在选择通达加工过程的思维层面和内涵、不同性质问题下锚定效应机制的差异性、锚定效应内外部影响因素及神经心理机制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28.
卢乾坤 《天风》2013,(1):32-34
弟兄姊妹是否发现,生活中常常伴有缺憾呢?比如,“我虽然虔诚信神,但活得很累。工作做得好,会惹来同事嫉妒;做得不好,又会导致下岗。”比如,肯尼迪总统曾感叹:“生活是不公平的,有的人疾病缠身,有的人却健康安详。”又比如,美国作家杨腓力在《无语问神》一书中,探讨了不少让人困惑的问题,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在苦难中,神为什么没有显神迹去帮助基督徒呢?  相似文献   
229.
共情是指个体对他人情绪和想法的感受及理解。近年来关于共情神经机制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多集中在情感共情、认知共情、生理性疼痛共情等方面,而对社会痛共情、积极共情和不对称共情反应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由于研究范式及个体差异等原因,研究结果之间也充满着争议。未来研究可以设计更具生态效度的共情研究范式、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共情的神经机制研究、从神经机制角度探讨不同共情能力个体的特点及共情反应的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230.
自我不确定感:内涵、结构和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不确定感是个体在遇到认知、情感以及行为间的不一致或冲突,对重要的心理品质产生困惑和怀疑时体验到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缺乏的状态。文章对自我不确定感的概念进行了梳理,然后提出了概念构想模型,认为其结构应包含认知、情绪和动机成分,再后则以自我不确定感的管理策略为线索对相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了初步整合。未来研究需在明确界定自我不确定感的基础上开展跨文化比较,从多角度检验自我不确定感管理策略的效果,深入探讨自我不确定感的发生和作用机制,探索如何变自我不确定感的被动防御为主动预防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