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3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已有研究表明,形状感知与抽象概念之间具有隐喻联结并能够影响个体的判断与决策。当前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形状与人格的宜人性存在关联且能够影响个体决策。实验1采用内隐联想范式的变式探讨不同形状与宜人性词汇之间的联系,结果未发现长方形和圆形与宜人性词汇存在内隐联结。实验2采用内隐联想测验探讨圆润面孔与棱角面孔与宜人性词汇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圆润面孔与宜人词、棱角面孔与非宜人词之间存在内隐联结。实验3进一步考察形状与宜人性词汇的联结对公平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圆润面孔更易知觉为宜人,个体更容易接受其作出的不公平分配,而棱角面孔更易知觉为非宜人,个体更容易拒绝其作出的不公平分配; 并且,宜人性感知在面孔形状与被试的接受率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圆润形状面孔与宜人词、棱角形状面孔与非宜人词存在隐喻联结,且这一联结能够进一步影响个体公平决策。  相似文献   
992.
时慧颖  汤洁  刘萍萍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2):2718-2734
眼睛效应指人们面对眼睛或类似眼睛的图案时会发生行为改变的现象。但是, 眼睛效应的稳健性备受争议, 主要有4种观点:促使人们更亲社会、更遵守社会规范、降低反社会行为、无效果。结合规范错觉和创新扩散理论, 基于感知规范的视角, 当感知亲社会规范流行程度较高时, 眼睛效应既会“促进亲社会行为”或“促进人们遵守社会规范”, 也会“降低反社会行为”; 但当感知亲社会规范流行程度较低时, 眼睛效应对一些反社会行为“无效果”; 当规范错觉较大且无规范干预时, 眼睛效应同样对一些反社会行为无效果。因此, 将以上4种争议观点整合为“不同感知规范条件下的眼睛效应”, 揭示了眼睛效应不稳定的原因, 为未来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3.
工作拖延是当今职场人士面临的普遍困扰之一。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本研究从不合规任务视角探究工作拖延行为的成因。对196位员工的两时点调查数据进行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合规任务正向预测员工工作拖延行为,自我损耗在不合规任务与工作拖延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主动性人格负向调节不合规任务与自我损耗的正向关系以及自我损耗的中介效应。以上结果对预防或降低工作拖延行为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94.
群体情境下儿童的资源分配决策受到群体身份、群体地位和群体规范的影响。在群体因素与公平分配之间, 儿童或坚持公平正义, 或偏向群体利益。这三种群体因素对儿童的分配公平性均造成了影响; 个体因素也会影响群体情境下儿童的分配决策。未来研究应对群体因素多加关注, 通过操控分配情境中的群体信息, 尝试探讨三种群体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进一步了解复杂的群体情境下儿童的分配公平性。群体情境下影响分配公平性的个体因素也是需要未来研究逐一验证和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5.
公平与正义问题由来已久,每一个时代都有其对公平与正义的诉求,而每一个时代的思想家都有他们关于这个问题的不同方式的表达。这些诉求和表达是我们关于公平正义的思想源头,又是我们处理当今社会问题的思想基础。本文着力于先秦儒道两家对这方面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996.
关于帛书<要>篇"诗书礼乐不□百扁难以致之"一句中的"之"、补文、"扁"等问题,本文着眼于全局,通过数列式可能性分析的方法分别否定了以下几种情况:"之"字五道说、古法说:补文之不足/及/止百篇、不读百篇/遍等目前学界已经存在的五种说法,以及不足/止/及百通、不(言系)百篇等四种可能,进而肯定了"不 (籀)百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7.
温州两所大学的199个大学生在人际形容词量表上对自己的人际特质进行评定,并对自己选定的一个关系对象进行评定,感知与选定对象的人格相似性,同时评定与该对象的关系质量。根据自我报告和评定对象计算出假定相似性。对关系质量的分层回归分析得到人际特质两个维度的交互效应均为正,即表现出假定相似相吸的效应趋势,亲和性维度显著;相关显示假定的相似性和感知的相似性与关系质量均呈中等程度相关;路径分析表明感知的相似性中介假定相似性与关系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8.
小山村爆出了一条大新闻——对黑人夫妇和一个孩子住了进来。浑身上下除了牙齿是雪白雪白的,身上找不出一片白来。  相似文献   
999.
针对中国目前机动车数量猛增造成的道路交通问题,提出了不友善驾驶行为的定义,并通过系列研究,围绕不友善驾驶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获得了含有“有意为之”与“无心之失”二因子22条目的“不友善驾驶行为量表”,该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良好.进一步通过问卷调查,发现:(1)驾驶人员的人口学特征、驾驶经验、竞争特质、个人主义人格与集体主义人格都能预测其不友善驾驶行为的发生频率;(2)“驾驶技术问卷”的“对汽车的熟练操控”因子与不友善驾驶行为呈正相关,“安全驾驶习惯”因子与其呈负相关;(3)驾驶人员在“不友善驾驶行为量表”上的得分能够预测其违规扣分情况与交通事故数量.  相似文献   
1000.
荀子的"重己役物"和庄子的"物物而不物于物",集中地概括了儒道的"超越"思想和"超越"精神。他们认为人应该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功利追求,"重己役物";求利而不为功利所役,不应成为功利的"心奴","不物于物"。这是一个包含相当深刻的哲学智慧和人文精神的哲学命题。在功利至上的现代社会,人们陷于"为物所役",成为物质功利的"心奴"。"重己役物"、"物物而不物于物"的"超越"思想,对于现代人摆脱因被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所役而陷于的精神桎梏,或许会有一定的人文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