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在江西彭泽县任知县的毛宗澄,回到浙江黄岩故乡隐居,时年41岁。初攻读《汉学》和《大学》,以“敬恕诚一,谦谨慈和”为座右铭。自50岁开始笃信佛教,苦研佛经。《黄岩民国志稿》载:“翻阅佛氏内容,以为精深博大,遂潜心玩索。”毛宗澄深入学佛后,十分钦仰天台宗智者大师,因而改名宗智,号“樗遁居士”,成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时天台宗第43世传人谛闲法师(黄岩人)说法大江南北,以高深的佛学博得僧俗的尊敬和爱戴。毛宗澄时常聆听法师教诲,决意对佛经注释讲略。  相似文献   
32.
出世与入世     
据我耳闻目睹,不少人对佛教都有个先人为主的成见:即佛教是出世的,是自讨苦吃。这实在是莫大的误解,至于误解的原因自然颇为复杂,这里不便探究,只拟实事求是地谈谈佛教与出世及人世的关系,期待方家的教正。试想,如果佛教仅仅是出世的,释迦牟尼佛于35岁悟道后,为何不即入涅槃,而是周历四方,讲经说法,大慈大悲普度众生呢?如果佛教仅仅是出世的,又怎能传遍世界,源远流长,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悠久历史呢?如果佛教仅仅是出世的,为何在中国的文学、绘画、雕塑、建筑、书法、语言、音乐、经济、政治、哲学、美学、养生、武术、伦理道德、为人处世等方面,皆可见到佛教的普遍而深远的影响呢?如果佛教仅仅是出世的,印度的诸多高僧又为何千里迢迢来到中国,传法度人呢?不是菩提达磨的来华,怎能有禅宗的繁荣昌盛?如果佛教仅仅是出世的。  相似文献   
33.
参禅诗灯     
法宏 《佛教文化》1996,(3):40-41
禅与诗,亲如兄弟,古人云:诗为禅家添锦秀.禅乃诗家切玉对。古今大禅师吟了不少佳作,成为佛门瑰宝,艺坛明珠,而历代女入学士,也有不少名诗,妙含禅机。大凡文人,皆有慧根,故能通过吟诗而自然地契入佛理,而入的匕情之动,六欲之发,都是真如自性本体之相用,放文人学土之诗抄契禅理是很自然的。笔者今以九首平常人大都熟悉的唐宋名诗说多禅妙旨。(一):初参求静时独坐的室里,弹琴复长佩。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时行者有了出尘脱顿之志,开始远人求静,慧光内照,独坐调心。(二):妄念纷动时人闲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  相似文献   
34.
九二年接到不少读者来信,要求开辟一个专栏,帮助大家学点怫学。新年伊始,这个专栏由我主持,名之曰“经典导读”。其实这是教学相长,编者与读者一道进步的一块园地,希望大家一起来耕耘。这不是一句客气话。一方面是学员—读者,诸位虽是“导读”的对象,但导什么、读什么,最好还是由你们来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生动活泼。另一方面是导师—作者,光我一个人练不行,需要许多善知识、大德、学者、达人来帮忙。我愿做一个传递信息的勤务员,将学员—读者的问题转达给合适的导师—作者,请他们解答。我准备今后不断公布导师名录,请哪位导师解答哪种问题,学员可以自选;问题必须选自经典之中,是你认为既重要又难以理解的部分。这样导读是否可行?试试看。同时希望读者继续提出建议。这一期先编发了南怀瑾先生的《金刚经说什么》的节录,谨向这位德高望众的长者致以晚生的敬意。  相似文献   
35.
论“悟”     
悟这一思维方式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不论是庄子的心斋、坐忘,宗教的坐禅,还是瑜伽的冥想,其方式都是自己体会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其目的都是为了解脱烦恼,消除现实中积累的烦闷,通过体会生活的自然本真状态达到自由洒脱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36.
空海的六大缘起说,近代以来中日学术界常被当作密教普遍的哲学思想来论列本文通过对这一说法的思想渊源及其形成过程和理论特点的分析,认为六大缘起说是空海发挥显密经轨的“微言大义”而提出来的,是在《大日经》五大种子说以及五字门、五轮观的基础上,把显教的六界说转化为密教的六大说,尤其把色识转化为心大,将表述现象世界的概念上升为说明世界体性的本体论学说。因此六大缘起说是空海的独创,属于日本真言宗的理论体系,不能作为唐代密宗的理论甚或整个密教的缘起论。  相似文献   
37.
宪法与佛法     
释隆印 《法音》2015,(2):59-60
<正>"宪令"、"宪法"等词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法"同义。"宪",词典解释为"法令"。顾名思义,宪法乃"法上之法",亦即"万法之宗"。它是所有法律的立法依据,所有法律均诞生于宪法之下,服从于宪法精神,不得违背宪法。近二百多年来,世界上存在过的和当前存在着的各国宪法,数量非常之多,而每一部宪法的历史背景以及内容均各有差异,但总的来说,宪法基本  相似文献   
38.
从达摩人华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观,历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传到到六组惠能时,更加彻底的“中国禅”开始确立。从达摩到惠能,禅宗要义一直在逐渐演化,达摩禅的要旨是“壁观”,以清净本性了悟佛法,强调“渐悟”,惠能则强调明心见性,“顿悟成佛”。新禅观基本思想的确立为中国禅宗寺院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9.
在《佛教文化》期刊社接到的读者来信之中,有一种突出现象令编者们越来越注意,这就是读者自发地就一些与佛教有关的现实问题开展理论探讨,主动写文章发议论,对于佛法如何与现实人生很好地结合起来,表现出十分积极的探索精神。其中有两个议论得最多的话题就是——佛教是不是迷信?佛教与气功等“社会热点”有什么关系?这期发表的头一篇《佛教不是迷信》,就是山东省一位具有高级职称的科技专家的来稿,另外从第4期发表浙江李赓扬先生关于佛教与气功的文章后,读者有关这一话题的来稿就更多了,本期也选发了一篇。这些文章都不是“专业论文”,不拿架子,少引经据典,但往往很有动人之处,原因在哪里?我以为就在于这些读者朋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善于反求诸己、现身说法,不是一听到别人批评就跳将起来,而是首先反省自己对不对,对在哪里?不对在哪里?不是讲些大道理而己,而是以亲身体会娓娓道来。以上这种良好态度我们往往习惯称之为“科学态度”,其实对真学佛的人们来说,勿宁说是“佛法态度”更贴切 。愿我们大家多多反求诸己、现身说法!  相似文献   
40.
佛言祖语     
<正>要学佛道,有不可缺少的信仰与了解,这在圣典中,说有八事,现在简要的略为六类。一、三宝威德——三宝就是佛法僧。以佛僧来说吧!大乘法中佛菩萨大(乘僧)有高上的智能慈悲,值得崇仰;更有难思的神力,能为一般所不能为的事。不但信佛菩萨的威德神通,还要信法,即成佛的法门,也确是有功德、有力量,依法修行,能使我们到达究竟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