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3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佛法在世界宗教和哲学之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真理体系,不依赖神秘的启示,也不依赖强力的威权,而依赖于修行实践的验证。对这绝对真理的领悟,固然有少数上根利机者的当下顿悟,但对我等中下根机者,须有三大阿僧祗劫不懈精进的准备。  相似文献   
62.
姚振勤 《天风》1994,(2):23-24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第二个故乡,我们曾在石咀山市大武口区生活工作过18年。我和爱人因工作需要于1984年底离开了宁夏调往江苏省徐州市。 分别九年了,一直挂记着、想念着那里的弟兄姊妹和各地教会同工们,常通信进行主内交通,并在祷告中纪念。去年在圣灵感动下。  相似文献   
63.
追求     
陈文苍 《天风》1995,(5):44-44
我从小生长在一个几代都是基督徒的家庭中,但是,总以为我自己已经长大,总以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看着星星追着月亮,看着百川追求大海。常想:“我是不是也该追求什么?”于是,我把自己青春作盘缠,  相似文献   
64.
刘禹彤 《现代哲学》2023,(6):152-160
杜预以“体元居正”总结《春秋》“元年春王正月”之义,终结了两汉关于《春秋》之元的争论。然而,“体元”之义直至宋初无确解。程颐以“体仁”解“体元”,胡安国承之。明末王夫之等人质疑宋儒“体仁”说,但有破而无立。事实上,杜预“体元”说基于“开元”与“体元”的张力而立义,以配合左氏学的《春秋》中兴说。“体元”作为杜预对“元”的增字解经,重心在“体”不在“元”,“体”实则“继体守文”之“体”,核心是与《公羊》新王受命改元的“元年”释义抗衡。孔颖达据元气论和《易传》解释“体元”之义,造成对杜预的误解,但无意中延续了董何与杜预之外,刘歆对《春秋》之元的第三条解释路径,也启发了宋儒的“体仁”说。  相似文献   
65.
潘 师 正 586~684字 子 真 , 是 隋 唐 时 期 著名 道 士 , 也 是 高 道 司 马承 祯 的 老 师 。 据 《旧 唐书 》记 载 ,潘 师 正 曾 对 司马 承 祯 说 : “我 自 陶 隐 居传 正 一 之 法 , 至 汝 四 叶矣 。 ”① 潘 师 正 和 司 马 承祯 都 是 上 清 派 的 宗 师 ,为 什 么 史 书 说 他 们 传 的是 “正 一 之 法 ”呢 这 是个 非 常 值 得 重 视 的 问题 。 同 样 值 得 重 视 的 是学 者 们 对 这 一 问 题 的 不同 解 答 。一 种 观 点 认 为 ,这 是 将 “上 清 之 法 ”误 作 “正 一之 法 ”。陈 国 符 …  相似文献   
66.
《世界宗教文化》2021,(2):10-17
中国人对地狱与其执掌者的认知,经历了一个从"黄泉""幽都"与"土伯九约",到"泰山"与"泰山府君";从"地狱"与"地藏菩萨",到"地府"与"北酆大帝";再到"泰山""地狱""地府"与"泰山府君""地藏菩萨""北酆大帝"多元共构、共聚、共融、共在过程,生动地反映了悠久的中国传统信仰、外来的佛教的深远影响、本土的道教兼容建构和下层社会民间宗教融会贯通的中国人地狱观的演变进路。  相似文献   
67.
张海燕 《孔子研究》2020,(3):110-116
牟宗三学思中的"良知"概念有显著的动态性,主要表现在"上提下贯"和"承体起用"两方面。"上提下贯"是指"良知"能够在本体与现象两个层面之间自由活动,本身已经解决了两界沟通问题,不再需要单独设定审美判断力进行沟通;"承体起用"是指"良知"既是本体又是呈现,以"践仁知天"的方式呈现于现实生活。"良知"的动态性影响了牟宗三美学思想的形态,它使审美判断"无相原则"得以确立,美的分别说与合一说两层结构论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68.
正《圣经》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库,其文本中传达出关爱、包容、忍耐、盼望、坚强的教义宗旨,正是现代生活中人们崇尚的精神力量,也成为现代流行音乐和歌曲绝佳的表现主题。流行歌曲与《圣经》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完全照搬《圣经》文本作为歌词;二是根据《圣经》文本进行演绎,后者更为常见,也更易于被大众接受。最近二三十年,随着流行歌曲的发展,专门的基督教乐队组合开始出现。他们在创作流行歌曲时,将《圣经》文本、《圣经》故事、基督教教义和现代  相似文献   
69.
戏与梦     
一位在电影上都演出完美爱情的女明星,现实生活的感情却一再遭到挫败。当她接受记者的访问时,感慨地说:演了这么多年的戏,没想到演自己是最辛苦和失败的,因为演别人时可以根据剧本的情节来演出,但是演自己  相似文献   
70.
倪胜 《世界哲学》2004,(6):13-30
康德早年接受了鲍姆加登的观点并有所改进,但大致上还是在鲍氏概念内使用和理解aesthetisch,他同样主张美在完满的观点.到了第三批判时期,康德所说的aesthetisch就应在其所谓的心理学的意义上理解,因此aesthetisches Urtheil也应理解为感性学判断,而不能像通常我们的中译本那样理解为"审美的".由于对这个词的理解上与鲍氏的差异,康德在第三批判里也抛弃了美在完满的流行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