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死亡的解析     
死亡的痛苦来源于对死亡的无知。依据辩证法原理,结合现代科学的最新发现,对死亡的本质进行解析发现:死亡是构成生命的物质和意识在运动形式上的特殊转化,而非生命体的消失。灵魂是生命体的核心成分之一,而灵魂的实质是承载深层意识的超微观物质结构。  相似文献   
972.
哲学发端于对世界本源的惊异,可以说,世界问题与哲学本身一样古老.然自19世纪传统哲学接受实证主义方案以来,世界问题已近乎被遗忘.只有到了胡塞尔那里,世界问题才重新被置于哲学运思的核心.在胡塞尔看来,世界起源于意识的成就.世界作为视域总是已预先被给予在我们的经验中,只有澄清了这一普遍视域的起源,现象学从主体性的意向成就出发去揭示世界起源的任务才能被完成,而这只有在实行了现象学还原以后的构造性分析中才能实现.胡塞尔的分析首先着力于澄清前哲学的对世界的理解,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要获得先验现象学对世界进行构造分析的主导线索,借以通达现象学意义上的世界概念.  相似文献   
973.
陈新 《学海》2001,(4):44-50
"世界历史"观念作为我们理解世界、描述世界的理论框架,起源于希腊化时代;中世纪,它融入宗教哲学,完成了哲学化转向.近代以来,理性取代了上帝,"世界历史"观念随之转向认识论,并逐步成为孕育欧洲中心论的温床.近代早期,维柯与伏尔泰为近代"世界历史"观念确立了基本的范式,这种范式大大削弱了中世纪"世界历史"观念广泛具有的实践性.自康德始,近代"世界历史"观念以德国思想家为其表述者.康德的创造性表现在,他认为普遍世界历史的存在,首先是人们以某种预想为线索进行撰述的结果;赫德尔则以强调个体的特殊性与历史性的方式来撰述世界历史.西方近代"世界历史"观念的集大成者黑格尔.他的世界历史思想代表着近代"世界历史"观念的确立与完善,同时意味着中世纪普世主义"世界历史"观念的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974.
周宏 《学海》2001,(4):85-88
世界二元分裂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批判理论模式,科西克也走入了它的窠臼,阐述他富有存在主义色彩的"马克思主义".从科西克的《具体辩证法》说起,我们发现,世界二元分裂具有久远的历史,它具有重要的批判价值和人性意义,然而也存在着内在的缺陷,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必然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马克思主义对世界二元分裂的成功扬弃,体现了其学说的实践精神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975.
季祝平  孙立 《学海》2001,(6):134-137
两性关系无疑是宋词最重要的表现内容.词这一文体,常常采用"代言体"的表现方式,精心刻画主人公内心忧喜交加、极为细腻的矛盾心理.在词人的诉说中,离情别绪,"善写愁者"构成了宋词的基本情调.在"专主情致"表现的同时,客体的审美描述成为词人创作自觉的重要艺术标准."咏物即咏怀",即构成宋词艺术的主要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976.
夏可君 《现代哲学》2003,(1):115-123
本文着重指出:是“无人称句”唤醒了海德格尔对思想的源初惊讶——而这是目前国内的海学研究还没有关注的,即“无人称句”(Eswehet,Esgibt Welt)所指引的问题。但本文不在于论证与展开海氏对这个问题的具体解决,而在于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解释学方法勾勒出世界问题的“拓扑学”(Topology),即首先显示了他对传统世界观哲学的“拆毁”,然后他把世界问题“还原”到无人称句上,最后用形式指示方式“重建”本几的成事的世界。  相似文献   
977.
赛莱菲耶思想初探怒马赛莱菲那思想是指伊斯兰教史上以恢复伊斯兰本来面貌、净化教义、简化教规、反对外来腐朽思想文化影响并主张革新的思想运动而言。"赛莱菲"是阿拉伯话的音译,意为"前辈"或"先贤"。该词源于9世纪伊斯兰法学家伊本·罕百勒提出的要以"廉正的先...  相似文献   
978.
“天下体系”:帝国与世界制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就理论可能性而言,帝国可以只是个文化/政治制度,而不一定是个强权国家实体。古代伟大帝国的兴衰留下了神话般的历史故事,是耽于梦想的人的永远梦想。现代的“民族/国家’’体系终结了古代模式的“伟大帝国”,使之成为并仅仅成为社会记忆,  相似文献   
979.
蜚声伊斯兰世界的伟大经注──泰伯里及其《经注大全》穆萨·马斌《古兰经注释大会》(,又译作《古兰经解总汇》和《古兰经注集成》),是一部蜚声伊斯兰世界的完备之经注,共30巨册,为中世纪伊斯兰教逊尼派著名经注之一,被公认为传述经注学的典范。注者是早期经注学...  相似文献   
980.
王露璐 《哲学动态》2023,(10):26-34+125-126
应用伦理研究的兴起和应用伦理学的产生与发展肇始于问题并伴随问题。较之传统的伦理学理论和道德哲学研究,根植于问题研究的应用伦理在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上有其优势与特色。强化体系构建的应用伦理,能够为应用伦理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提供更为坚实的道德哲学基础。“应用伦理”进入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意味着其被纳入研究生教育体系,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问题研究、体系构建和人才培养,不是以平面化的“三部分”相加而成为应用伦理,而是以相互补充、相互推进的“三维度”形成一种“立体三维”结构,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应用伦理的理论价值和实践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