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2篇
  11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刘逢禄的《公羊》学有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可以分别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概括,这就是:《春秋》者五经之管钥、无《公羊》则无《春秋》、无三科九旨则无《公羊》,说到底不过是落实到三科九旨这一所谓经学微言大义上,而其体现则是董仲舒、何休为代表的《公羊》学。由此可证,三科九旨实为刘逢禄经学思想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12.
李斯特和李白是中西两种文化特定时代的颠峰,两个人的人生都受到宗教的影响,因此他们对无穷生命力展开了追求.他们两个人采取不同的艺术形式阐释对生命的体验,即李白用诗歌,李斯特用音乐.  相似文献   
113.
以观音、文殊、普贤为三大士的造像组合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造像及思想的起源与背景。三大士造像,是多重因素相互影响激荡而形成的特殊造像与信仰体系,是中国佛教造像与菩萨信仰的一大变革与创新,也是汉地的佛教融合显、密元素所开展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信仰模式。  相似文献   
114.
心性之学从告、孟、荀开始即有"二性"或"二心"问题。《大乘起信论》以真如心和生灭心明确分开又统于一心的方式来解决二性之间的矛盾。程朱借鉴了"一心二门"和华严宗事理分界的思路,通过天理气质、人心道心之分,心统性情、心包理之和,来实现"即理"和"造作"、"存有"和"活动"的统一。但按阳明良知学,人心道心,或道德心和认知心却只是一心,没有二门二性之说。牟宗三高扬良知概念,又判朱熹一系"别子为宗",但是从一心开二门、良知坎陷,以及在"一性"问题上对阳明的批判来看,牟氏在基础思维方式上远于阳明,与朱熹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15.
一净土三经(《无量寿经》二卷,康僧铠译;《观无量寿经》一卷,畺良耶舍译;《阿弥陀经》一卷,鸠摩罗什译)是日本净土宗开祖法然上人所定该宗的根本经典,也是日本现在净土教各宗派尊奉的正依经典。中国佛教大德对《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虽然历代都有分别疏释弘扬,但把这三经并称为“净土三经”,可能是在明末清初。近代中国净土教广为流传的却是《净土四经》或《净土五经》。《净土四经》是指三经之外再加上《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净土五经》则是四经之外再增加《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相似文献   
116.
1927年12月20日,金泳三诞生在韩国庆尚南道巨济郡的一个小渔村里。他的父亲是一位普通渔民,母亲则是一个家庭主妇。对金泳三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祖父。金泳三的祖父对孙子寄予厚爱, 关怀备至,同时又严格要求,希望把他造就成一个出类拔萃的人。金泳三没有辜负家人的期  相似文献   
117.
曹圣洁 《天风》2000,(7):4-6
1953年,我从金陵协和神学院毕业,回上海圣彼得堂工作。1954年7月,我被通知去北京,与沈以藩、史奇珪等同工一起参加基督教第一届全国会议,做工作人员。对于一个从未去过北京的女青年同工而言,这真是一个大好的消息,我为此兴奋了好一阵子。 这是在三自运动发起后,中国基督教第一次自主召开的全国性会议,具有空前广泛的代表性。大会在北京灯市口公理会礼拜堂内举行。  相似文献   
118.
谢炳国 《天风》2000,(3):45-45
不记得是哪一位传道人在讲道时提到这样一件事。有兄弟两人吵架,彼此不肯饶恕。牧师得知后,到他们家劝勉兄弟俩要和睦,于是三人一同跪下祷告。老大祷告说:“主啊,今天我不应与兄弟吵架,这都是我的错,求你饶恕我。”牧师对老二说:“现在你应该祷告认错。”不料,老二却回答:“牧师,刚才我哥祷告说,今天吵架都是他的错,那我还有什么错?  相似文献   
119.
夏新穗 《天风》2000,(11):25-27
读经:出2:1—4;6:20;民26:59;撒上1:24—28;路1:26—55;太1:18—25 在人的一生中,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也无论你取得何等的成就和伟业,都不能埋没母亲们的功德,也不能忘记母亲的生养之恩。因此。只要一提到“母亲”二宇,人们的心中便会不由自主地升腾起一种十分温馨的感情。我们这里讲述的三个母亲,本是平凡的、微不足道的。  相似文献   
120.
徐湘霖 《法音》2001,(9):26-33
不论是科学、哲学或是宗教,都要对心与物、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作出回答,关于我们头脑中的印象同现实世界究竟有怎样的关系问题,宗教家也许比科学家和哲学家对这个问题更加饶有兴味。境,唯识学上是指识所认识的对象,但它又与我们日常经验所感知的不同。在日常感觉中,认识对象是独立于认识主体之外的存在,具有客观实在性。然而,在唯识论者看来,认识对象不是指客观存在物,没有独立性和实在性,不能规定为自在之物。世间一切现象的存在,都不过是我人心识所显现的影相而已,这是因为心识具有识变功能,能变现一切境(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