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91.
有些学者据陆修静《灵宝经目序》认为灵宝经的“元始系”和“仙公系”在主神、思想等方面有明显差异,陆修静在元嘉十四年作“灵宝经目”时“元始系”经仅十或十一部存世,敦煌本“灵宝经目录”反应的是陆修静泰始七年目录的面貌。但他们对《灵宝经目序》存在严重误读。《灵宝经目序》中“仙公授文于天台”等语是指葛玄接受“十部妙经”,而不是“仙公新经”;“出者三分”是指葛玄将灵宝经分成三份流传,而不是说已出经的比例。敦煌本“灵宝经目录”中的“伪目三十五卷”是指伪的目录,而不是伪经的目录,“三十五卷”仅是数字崇拜的把戏。陆修静两部目录关于灵宝经的记载应该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92.
593.
594.
本文以语言为线索,通过对敦煌道教文献与《正统道藏》的研究,厘清了灵宝经的传说与史实,梳理出了灵宝经起源与流传的脉络,揭示了葛氏家族对灵宝经的传承与行世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595.
儒家之经权观念起源甚早,先秦儒家主要是在道德意义上讲经权."经""权"二字并用出自<春秋公羊传>,其中"权反乎经"的观念影响深远,但后代儒者对此观念削头去尾,由此就形成了"权反乎经"的双重面貌.宋代理学家扬弃了以前的经权观,以朱熹为集大成者,形成了将经、权统一于道之下的经权观,而所涉及的领域也从道德扩展到了对政治与历史...  相似文献   
596.
我国当代著名佛学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中国佛教协会名誉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五台山研究会特聘顾问吕澂先生,因病于1989年7月8日5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  相似文献   
597.
《佛教文化》1994,(4):49-53
般苦波罗密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集灭道。无留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相似文献   
598.
本文从陶弘景《登真隐诀》中所描述的《大洞真经》"大、小本"的关键区别"回风混合之道"入手,指出《云笈七签》卷三十《大洞回风混合帝一之法》即为其完整文本。由于其与修诵本经至为密切的关系,该经法本在原初《三十九章》前。在从《大洞灭魔神慧玉清隐书高玄真经》到今六卷本《上清大洞真经》的发展中,该文本最终被剪辑编入《三十九章》中,从而形成今卷二至卷六的主体内容。通篇完整的文本对应、微殊差异以及本经卷一所启"大洞真经师"和"回风大混合师"的内证表明,今六卷本实乃陶氏所见含"回风混合之道"的"大本"在发展中改编增补而成,这是破解今本《三十九章》层次结构的密匙,可印证或纠正既有诸多认识。  相似文献   
599.
我们课诵《玄门日诵晚坛功课经》时,在念完诸品经、诰后,高功便提提纲:“爱河千尺浪,苦海万丈深”,表白接云:“欲免轮回苦,大众转天尊”,于是便起天尊板:“太乙救苦天尊”,大众列队出坛转天尊。这一位太乙救苦天尊,在道门中具有崇高的地位,由于他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寻声赴感,救苦救难,故而在信徒心目中有深厚的信仰基础,尤其在度亡斋醮上,不论使用何种科书,无一不请天尊加持。社会中有人根据《封神演义》等小说,把这位天尊称为“太乙真人”,当成一般神仙看待,殊不知,此天尊于天界品位之高,是与三清四御同等尊贵的。道教神谱中至尊至贵者,首…  相似文献   
600.
房山石经是公元七世纪初叶隋代高僧静琬吸取历史上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废佛灭法的惨痛教训;同时也是秉承其师南岳慧思大师的遗愿,发心镌造石经,并闷藏洞穴中以备一旦再遭法难经书焚毁时,可充经本。静琬刻经的动机和目的,在他本人的武德八年、贞观二年、贞观八年和涅槃经堂题记中都叙述得十分清楚。从房山石经全部镌造的历史沿革来看,最初静琬只是选刻一些重要大乘经典,并非予先编校目录刊刻一部全藏。贞观十三年静琬示寂后,他的弟子代代相传,不断续刻,历唐、辽、金、元、明、绵续千余年,几经兴衰隆替,可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