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禅定漫谈(二) 禅定名相及其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明 《佛教文化》1994,(2):10-13
谈起佛家禅定,有人就会问:什么叫禅定?它在佛法修证中占有什么地位、有那些种类。  相似文献   
922.
《学海》2016,(4):167-177
蕺山学与其说如牟宗三所认为的那样,仅为阳明心学的补充和完善,不如说以其以"意"易"心",代表了一种迥异于"心本体"的全新的"意本体"的哲学在宋明新儒学中的崛起和形成。而"意"的合内外、一天人的性质又决定了,一种真正的"意本主义"实际上也即一种"身本主义"。这种身本主义不仅使蕺山的本体论与工夫论彻底地打并归一,而且使其学说最终实现了从宋明新儒学哲学的"意识知觉"范式向中国传统哲学的"身体行为"范式的理论皈依。也正是在这里,为我们豁显出了牟宗三中国哲学解读中的那种流于"康德主义"的理论误区,并使"超越牟宗三"成为今日中国哲学思想之真正光大弘扬的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923.
本文以元代文人画家赵孟頫的《秀石疏林图》之题跋诗为切入点,阐述了以书入画给文人画带来的绘画生机,以及书画相通在三个方面的契合点。元代书、画两界的翘楚赵孟頫(1254-1322)画过一幅《秀石疏林图》,此画算得上是文人画的精品之作。在它的卷后有首题跋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  相似文献   
924.
观念和意识上的拓展与进步对水彩画创作中艺术语言的多样性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水彩画创作中题材和风格样式的多样性;二是水彩画创作在中国的地域性风格的多样性;三是新颖、独特的视角为水彩画创作带来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25.
926.
楼巍 《哲学研究》2012,(1):91-97
"第三阶段的维特根斯坦"①是当今国际维特根斯坦学界的研究热点,而"轴心命题"是第三阶段的一个重要哲学概念。这些标志着国际维特根斯坦研究的细化、推进。有一些学者提出,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927.
中国共产党先后形成的三个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前两个历史决议主要总结党的历史的教训、分清历史是非,在此基础上胜利前进。第三个历史决议主要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重点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在此基础上激励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夺取新的更加伟大的胜利。三个历史决议都形成于重大历史关头,都是向历史问计,都努力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都达到或必将达到更好服务现实的预期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928.
陈沛然 《法音》2012,(6):20-24
佛教文化有如下十大特质:1、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问责制;2、空宗与有宗之入路:消解烦恼、实现价值;3、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主体观念论之心灵世界具备主导性;4、中观之不落二偏:突破相对的虚妄、虚妄的相对;5、不二法门:活出绝对的风采;6、不立文字:活在真情实感中;7、无始以来、无终而往:非神论与不提供第一因;8、轮回:生命之  相似文献   
929.
公元5世纪初,儒学经由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从中国传入日本,6世纪初,佛教经由同样的路线传入日本。至公元7世纪,圣德太子主持推古朝的政治外交,开始大规模派遣留学生直接从中国隋唐帝国输入先进的文物制度,儒学和佛教在政治宗教等意识形态层面,开始对日本文化发挥影响。本稿拟以推古朝圣德太子摄政改革期间颁布的"冠位十二阶"、《宪法十七条》,以及"三经义疏"等为主要依据,考察圣德太子对儒学和佛教的兼收并蓄,了解儒佛同样作为外来文化是如何得以互无冲突地适用于彼邦,藉以探讨儒佛思想之于多元文化中得以会通的共同价值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930.
唐中宗李显(656—710),高宗第七子。高宗崩,他即泣,旋即被武后废为庐陵王。圣历二年(669年)召还。神龙元年(705年)复帝位,景龙四年(710年)被韦后、女儿毒死。他在位期间,信用韦后,宫闹靡烂,刑政错乱,官员冗滥,政绩平庸。但他之于佛道二数则是表面上平等相待,实质上护持佛教。这是因为,他从小就随玄奘法师出家,法名“佛光王”,又“受三归五戒”,披着“袈裟”服装,俨然是一位小沙弥。及长又受父皇、母后崇佛敬僧的影响,所以刚一即位便于诸州置寺观各一所,赐名“中兴”,后改为“龙兴”。神龙二年(706年)七月又下诏曰: 初太宗以老子为皇宗,升于释氏之上。至则天朝,复在释氏之下。今此以往,遂为正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