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一个人的成功,有时看似偶然,可是,谁又敢说,那不是一种必然呢?  相似文献   
172.
正自然无为、淡然恬静、与世无争,是道教和道教徒留给社会大众最直接、最根深蒂固的印象。那么,作为宗教团体的中国道教协会,为什么执意与企业对簿公堂?其初衷和目的又是什么呢?近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就"城隍"商标争议行政纠纷诉讼案做出终审判决,宣布驳回原告上海城隍珠宝有限公司(下简称城隍公司)上诉,维持原判,"城隍"商标被撤销在第14类"宝石、金刚石、珍珠(珠宝)、翡翠、玉雕、戒指(珠宝)、  相似文献   
173.
长期以来,中学生诗歌欣赏水平的提高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学语文界.在具体的诗歌赏析中,我们对其的理解首先应建立在诗人所生“何世”,所在“何时”,所居“何地”的时空背景之上,进而关注诗人在作品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才能更加迅速与准确地判断诗人的真切情感.  相似文献   
174.
奇妙的安排     
张文博 《天风》1995,(2):5-6
我最早接触《天风》,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南京金陵神学院读书时期。在神学院时,同班的邵升堂学兄常向《天风》投稿,并被刊用。我受到鼓励,快毕业时,也试着向《天风》投稿。因此,当时的《天风》主编可能对我的名字留下了印象,成为后来能到《天风》工作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75.
《四川心理科学》2014,(23):41-41
四方沃野.川原平旷;德泽西蜀,阳升东方;三生万物.中和谐畅:兴创杏坛.旺气久长。承巴蜀地脉之精华。秉川西秀之灵光;枕东山而人文,驭绵河以舒啸天下。融二重五十载企业文化精髓以发展,拥城无数辈现代文明成果而茁壮。二重落成.三中立焉。发于上世纪之中叶,草创于二重厂之肇始。前贤志士。宵衣食,辟基建校,励精图治。良师垂范.马帐授徒.净化玄黄.春风化雨.嘉木竞芳;青青子。程门立雪。展翼苍。高考登科,几度宫折桂,城无与伦比;学科竞赛,多次魁星执柄。巴蜀我与争锋。实至省级高中之示范。名归巴蜀状元之摇篮。  相似文献   
176.
吴明 《佛教文化》1995,(4):20-23
第三、安那般那。这是调息的方法 梵语安那,意谓入息;梵语般那,意谓出息。安那般那,即持出入息。 这里首先要弄清“气”与“息”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77.
牟宗三的"道德的形上学"是一种现代形态的哲学间架,是牟氏哲学地建立起来的新儒学。其之所以能哲学地建立起来,端赖其逻辑进路。由逻辑之先验性照见纯理自身,既而进至知性主体,再由知性主体之不足,而朗现儒学之心性道德主体,这是唯一的先验超越本体,"道德的形上学"至此而建立。逻辑作为一种哲学思维方式,是理解"道德的形上学"何以必须建立之根本进路。只有把握了这一进路,"道德的形上学"之内涵及其意义才能得以全盘展露。  相似文献   
178.
正香,乃人天交通之工具。唯须虔诚才能发挥作用。在您进庙烧香的前一天及当日,请您务必斋戒素食,若能沐浴更衣则更好。同时在烧香的当日,须端肃恭敬,烧香前沐手,切勿在道观内吸烟、酗酒、喧哗,也不可携带宠物、鞭炮入庙。吸烟者、酒醉者、赤膊者,穿拖鞋、短裤、短裙者,请莫入庙、入殿。请善信不要带点燃的香进入大殿,亦不要  相似文献   
179.
冀西 《佛教文化》1996,(4):18-19
时空座标是我们认知环境、把握世界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尽管爱因斯坦敏锐地洞见“时间空间是人的错觉”,然受业力网制限的凡夫众生,亦只能在错觉的背景下,把握这似真而幻的世界,在无尽的时空连续体中,受无量的生死轮转,长劫受苦,可悲可叹!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二百一十亿请佛刹土,睹见三界六道众生在虚妄的时空羁束下,受生死苦痛的煎熬,生起大慈悲心,发愿建立一个安乐世界,用以救度十方众生。阿弥陀佛因地所契证的是真如实相,是超越时空的法身境界。为了实现度化众生的宏愿,阿弥吃佛从无量时空的法性中,衍生出西方净土的时空座标…  相似文献   
180.
杜光炎 《天风》1994,(1):45-45
1956年此京会议期间,晋谒承教。 当年有幸亲承教。 圣道高深贵在行。 锐意祈求聆启示, 精心查考望光明。 持身慎遵经训, 牧养殷勤奉主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