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父亲     
高友洪 《天风》1997,(10):30-30
守在床榻边,写下这个题目,眼前就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 夕阳西下,暮色苍茫,一个身影佝偻的老人赤着脚,扶着犁,踉踉跄跄地跟在牛的后面。太阳的余辉在田间抹上一层淡淡的金色,新翻潮湿的泥地上,脚印浅浅深深……  相似文献   
182.
韩文藻 《天风》1997,(9):5-5
各位亲爱的主内弟兄姐妹: 今天,当我们聚集香港,我们意识到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以及全中国的人民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位基督徒汇聚一堂,这显示了基督的教会的团结。  相似文献   
183.
<正>自2013年开始,香港特区政府认许每年3月第2个星期日为香港道教日。今年是香港道教界第三次举办道教日庆典活动。3月8日,由香港道教联合会和香港啬色园联合主办的乙未年(2015)道教日庆典活动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行。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林武、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香港立法会主席曾钰成、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至杰和副秘书长袁志鸿等出席庆典仪式。香港市民近万人参加活动。  相似文献   
184.
我是一个"经常性"的,永远在写稿的作者,所以我习惯记下一些发生在我周遭的小小事情,并且从小小的事情中反刍一些意义。最近,我到一位厨师朋友的餐厅吃饭。当晚,餐厅的人不多,厨师朋友做完菜后,出来和我聊天。"唉,真不知道生意该怎么做?最近,我们这条街开了好多家餐厅,竞争者愈来愈多,把这里的生意搞得愈来愈难做。"他说。  相似文献   
185.
严锡禹 《天风》2018,(1):29-29
台湾学者黄一农在其研究天主教的著作《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中,称这些接受天主教信仰的儒家士大夫,大多陷入到深深的矛盾之中。'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批信奉天主教的人士,由于他们先前均长期浸淫在中国的儒家传统和生活礼俗当中,故在接受一个外来的新宗教之后,因无前例可循,其所受到的文化冲击很有可能远较后人强烈。  相似文献   
186.
三教鼎立格局是随着佛教传入并逐渐壮大、道教由方士之说假托老子而成为一大教派以及齐家治国的儒教成为中国统治阶级的御用教派之后形成,三教由此成为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三教论衡又是考察三教关系关键所在,三教论衡考其来源,来自印度的佛教与外道的议论是重要影响因子.三教论衡从南北朝开始,主要在宫廷进行,是体现三大宗派在统治者眼中崇贬地位的重要表现形式.而三教论衡最为兴盛的时代是在隋唐时期,此时三教论衡是朝廷宣示文化统制的形式,兼有庆贺、娱乐作用.唐中期之后这种论衡形式已经相当程序化,这也预示了三教论衡之“争”逐渐变小,到晚唐五代之时,三教合流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87.
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和基础。儒学本身是在与诸子百家的争鸣中成长,在与佛、道的交融中发展的。儒学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同时也对佛、道等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宋明时代的儒学,其实是以原始儒学为基点,融摄了佛、道等多种思想,是儒佛道三教的合一。儒学的当代使命,与儒学自身的特质及其在当代的发展密切相关;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多元文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88.
东周时百家争鸣,学派纷呈。诸子百家与东汉时传入的佛教,都是各有主张和观点的学派。尽管学派林立,形成"三教九流",但归根结底,还是"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至唐,在"皇帝万岁"之下,儒释道三教合一,殊途同归。唐时何国人僧伽—泗州大圣的到来,正好适应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故中国从唐、五代到两宋,在宗教崇拜上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时代,僧伽崇拜正体现了三教合一的特色。至于九流,时至有清,则由学派演绎成大相径庭的人间万相的"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相似文献   
189.
金丹派南宗第五祖白玉蟾以丹论名著于世,融通三教是其内丹性命思想的最突出特征之一。他援儒入道,摄禅融老,强调炼形以养神、明心见性以合道,究其实质是欲以道为本,融合三教思想于一炉,锻造出更为成熟圆融的内丹性命论。故其丹学呈现出圆熟、简要、通俗等特点,对后学影响深远,并对于南宗内丹学的实践与传播,以及南宗教派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0.
张新樟 《现代哲学》2004,6(1):111-115
哈纳克是德国教会史家和神学家,自由主义新教神学的主要代表;而马克安是使徒之后奥古斯丁之前最重要的教会史人物。哈纳克学术研究的一个重心所在就是马克安,他穷一生心力研究马克安的结晶就是《论马克安》。本文从哈纳克的学术地位、马克安在灵知思想和基督教会历史中占据的独特的位置,以及《论马克安》的所阐述的义理等三个方面为中译本的《论马克安》作引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