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杨泽波 《现代哲学》2011,(2):91-101
牟宗三对《圆善论》非常看重,认为该书借助儒家思想已经解决了康德未能解决的圆善问题。但这部著作不仅未能真正解决这一难题,在某些重要理论环节,特别是幸福的两种不同性质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混乱,其学术地位是有待讨论的。牟宗三有此失误的根本原因,是他以存有论说明圆善问题的特殊思路。这一思路决定牟宗三未能看到幸福主要不是存有论赋予的,而是道德要求得到满足的结果,而且不明白儒家纵然对德福关系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这一看法也极有价值,但并不能真正解决康德意义的圆善问题。出于对牟宗三的尊重,人们往往不能发现这些不足,即使或有发现,也未能正视并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非常可惜的。  相似文献   
852.
“圆善”问题是康德和牟宗三共同关注的话题。不同于康德以“设准”达至信仰的解决路径,牟宗三以建构“道德形上学”的方式、通过工夫修养之“呈现”来体验道的形上本体,无疑是一创新。经过牟宗三的吸收与创造性转化,其所谓“道德形上学”与“圆善”能否实现康德意义的“德福一致”,似仍有较大讨论空间。本文拟在前贤所论基础之上,对此问题尝试做一些补充性说明,从牟先生“道德形上学”中的“横摄”等义中拓展出“横向”“横摄”与“横讲”三种工夫路径与方法;并从“境界形态形上学”与“实有形态形上学”合一出发,进一步挖掘“道德形上学”中可能蕴藏的境界、工夫说在解决“圆善”问题上所具有的理论潜力。  相似文献   
853.
有了高兴事,我找人分享。第一个人比我还高兴,第二个人流露出羡慕的神情,第三个人努力伪装出平静,内心却波澜起伏,恨不能让我的高兴瞬间化成轻风。有了烦恼事,我找人倾诉。第一个人为我不该受到的委屈义  相似文献   
854.
《贵州民族宗教》2005,(1):32-32
为了贯彻落实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省发[2000]8号)关于“每四年举办一次全省少数民族艺会演”的精神,为贵州省组团参加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艺会演工作做准备,贵州省定于今年下半年举办全省第三届少数民族艺会演。最近,贵州省第三届少数民族艺会演第一次筹备会议在贵阳召开。  相似文献   
855.
二程洛学经“南剑三先生”的续传和阐发,形成了早期福建理学,为朱熹的闽学建立提供了思想资源。在洛学闽化中,朱熹与“南剑三先生”开展学术创造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是发展了周敦颐“太极”和二程“理”本论思想,二是丰富了程颐提出的“理一分殊”说,三是发展了二程“格物致知”思想,四是丰富了“默坐澄心”的修养论。此外,“南剑三先生”重视“四书”,诠释“四书”,为朱熹注释“四书”提供了理论思想依据。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完成,标志着闽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从注重《五经》到注重《四书》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杨时、罗从彦和李侗为此作出了极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856.
理诤  后素 《佛教文化》1994,(3):36-37
坐禅修定,需要聚精会神。为防止“开口神气散”,禁语是必要的。但是,不说话并不是目的。要紧的是息虑凝心,将狂暴之心、扭曲之心、散乱之心,平息下来,定于一处。所谓:调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的“调直定”,即是定心之行动,使合于法之依处。做到心静而又净,由此开发出无上智慧。 三个和尚的弟子,仅从形式上看待打坐,禁语、自然是要出笑话的。  相似文献   
857.
九霄万福宫坐落于道教“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江苏省句容与金坛两县之间的茅山大茅峰巅;元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始曰圣佑观,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敕名九霄万福宫,后人简称九霄宫、万福宫、顶宫,俗呼“大茅峰”。 据《茅山志》记载:西汉时,陕西咸阳南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  相似文献   
858.
(49)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所得耶?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又是重申第13段中所说“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意。菩提无相,非定实法,可证而不可得,得则取相着相,即非菩提。真正的做到心无所得,亦即心无所住,那才可以直证无上菩提。 (50)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  相似文献   
859.
隋唐时期,尤其是唐代,是我国道教全面发展时期,继承和发展了南北朝道教。 南北朝时期,是朝代递次更换的时代,除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外,其他均为统治时间不超过半个世纪的短命朝代,且均处于有限国土的小型国家性质。至隋建立,乃是中国几百年来又一大统一王朝。隋重佛教,这与政治目的有关,但更重要的是隋文帝的出生及抚养与僧尼有关。据《隋书·帝纪第—·高祖上》载。  相似文献   
860.
框架建构是社会运动研究的重要理论,可以用来帮助分析新疆反恐与去极端化问题。首先,诊断式框架建构界定与识别分裂主义的目的、极端主义的思想以及恐怖主义手段。其次,预后式框架建构指出反恐与去极端化工作的主要举措。最后,促动式框架建构阐释反恐与去极端化工作的必要性。三种框架建构各有侧重,相互支撑,对反恐与去极端化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