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91.
长寿与佛法     
佛法是出世法,长寿是世间法,哲学观点不同,一是唯心的,形而上的;一是唯物的,形而下的,我以亲身的感受把它统一了,达到实践发现真理。这种统一观点,在台湾佛门早已提出。我是在台湾南怀瑾教授的大作中学到的。我今年86岁,算不上长寿,有90岁的、100岁的。但以我的情况对比今昔,确实是健康长寿了。我在81岁以前。  相似文献   
92.
向志柱  陈兮 《学海》2003,(2):195-198
“因果报应”作为一种宗教思想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古代小说接受果报观念,主要体现在文本的结构思维上。以“三言”为例,“果报”观念和逻辑在构思起结、表达劝惩方面非常明显。既有沿袭传统之处,又有所变异,并且集中体现在对待有悖传统礼教的男女情爱的态度上。“果报”观念和逻辑的贯注,深刻地显明了冯梦龙的道德评价、情爱观念,但亦有损“三言”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93.
陈爱敏 《天风》1996,(6):32-32
屋后的那片小竹园已有好长时间没有去了,这天忽然想到那边去看看。竹园虽不大,只有二十来个平方,但里面的竹子却不少,它们均匀地分布着、排列着,枝叶与枝叶交织在一起,一阵微风吹来,发出了“沙、沙”的声响。 这时,突然觉得有异样的东西顶住了脚底,我急忙挪开,并弯下腰去看个究竟。只见细泥中露着一尖尖的褐点儿,且褐中带绿,嫩嫩的煞是可爱。“咦,这不是春笋吗?”我又惊又喜。  相似文献   
94.
怀念沙孟老     
《佛教文化》1993,(1):2-2
见到沙孟老的讣告,我的心重重地沉了下去。尽管他已超过九十高龄,而且我与他素味平生,从未谋面,但我实实在在地感到有负于他,今生难酬! 这事得从前年十月说起。那时赵朴老让我们选取佛教嘉言请当代书法名家挥毫书写,编辑一本《佛教嘉言书法集》。沙孟老当然是征稿的主要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95.
史经鹏 《法音》2014,(6):26-30
正竺道生(355?-434)是中国南北朝初期的高僧,在《大般涅槃经》传到南京之前,即倡言"一阐提亦有佛性"的佛性悉有论,被后人称为"涅槃圣"。《涅槃经》的主题之一是法身常住,那么道生的法身观是否受到此经的影响?本文将在此问题意识上重新观照道生的"法身无色"和"佛无净土"思想。对道生此二说,汤用彤先生略引经证,然仍有未尽之处[1]。兹分别论述。一道生对法身和色法的观点,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其中以日本学者古田和弘及木村宣彰等为代  相似文献   
96.
我依然记得与驰的那些美好的往昔,尽管我们已经形同陌路。 我是在一次舞会上与驰相识的。那时我还是一个青涩的男生,从农村里来,神情拘谨,视线孤单,所以对于这样喧嚣热闹的场合,略略有些不适。  相似文献   
97.
鹤立 《四川心理科学》2014,(24):105-105
长期以来,我们对课堂提问的研究往往只停留在技术层面,而对课堂提问逻辑内核的探究却鲜有涉及。逻辑的缺席,使大量课堂提问缺少理论的支撑,缺乏思维的张力,课堂提问常常陷入无序低效的境地。研究课堂提问的内在逻辑结构,为课堂提问注入逻辑的力量,将课堂提问纳人科学高效的轨道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8.
99.
另一双眼睛     
妻子乘车时,总是喜欢坐在副驾驶位置。儿子看到妈妈坐在前排,他无论如何也不肯坐后排了。我开车技术不熟,一遇情况就踩急刹车,他们就在车上一惊一乍的。  相似文献   
100.
本文通过对身处清末民初的知识分子——邓隆的宗教“万法归一”思想的研究,寻求那一特殊社会时期,知识分子对民族、宗教的认识,并揭示这一重要宗教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影响,为今天国家正确处理民族宗教事务以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