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阿帕杜莱为了描述全球化趋势下发生的新变化,在理论中构建了种族、媒体、科技、金融、意识五种"景观",并阐释了从这五个向度发展而形成一个"想象的世界"的规律。其中电子媒体的兴起带给了媒体景观不一样的情景,也带来了信息爆炸式的增长。面对海量的信息,个体无法完全分辨信息的真伪,这其中被媒体所创造并有意或无意歪曲的或片面化的形象,使人们形成了一种错位的想象。这种想象进而使人们沿着更加多元的轨迹去实践。  相似文献   
72.
钱的极点     
小时候猜一道智力题,问:从地球上的什么地方出发,无论往哪里走,都是朝向南?答案是:北极。现在无论同谁聊天,无论从哪儿说起,都会很快谈到钱。钱成了当今社会的极点。钱给人的好处是太多了,而且有许多人由于钱不多,而享受  相似文献   
73.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生命,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从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充分挖掘它所具有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4.
从1890到1905年是胡塞尔想象现象学研究的早期时期,以感知和想象的划界为中心问题,以对布伦塔诺学派的反动为倾向,它摒弃了诉诸直观内容区分的路线和采取了行为特征解释策略.本文将该早期发展时期又划分为三个阶段,并选取三则文献展示其思想的逐渐的和细微的演变,其中《逻辑研究》提供了胡塞尔该时期最具代表性和总结性的成就.  相似文献   
75.
刘绪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62-163
本案例详细介绍了一例中职学生因失恋引起失眠、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的咨询过程。通过对来访者的观察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给予明确的诊断,并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结合想象放松训练,经过7次咨询,使来访者焦虑与抑郁情绪消退,较好达到咨询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76.
斯宾诺莎是西方哲学史上典型的理性主义者,但是他对理性本身的看法却并不能为人们通常具有的理性观念所涵盖,而是具有相当独特的内涵。其中,最为关键的地方在于斯宾诺莎抛弃了以理性为一种自在的思维官能的传统看法,转而认为理性是一种特定的知识和观念,而且他特别从一种动态的视角揭示了理性自身的基础及其生成过程。这种独特的理性概念使斯宾诺莎与主流理性主义者的理性观念相区别,同时也对他自己的哲学体系的构建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罗纳德·赫伯恩1966年发表的论文《当代美学及对自然美的忽视》是环境美学兴起的标志,他在这篇论文及后续研究中提出的多个主题对环境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别于用艺术同化自然的那种如画性景观欣赏旧范式,赫伯恩关于艺术和自然关系的看法启发了"按自然所是"来阐发自然审美特征的原则,推动了20世纪中叶传统自然美学向环境美学的过渡;赫伯恩关于"自然欣赏要从琐碎上升为严肃"的思想启发了环境美学中以卡尔松为代表的科学认知途径和以伯林特为代表的审美参与途径,但他自己更倾向于这两种途径的结合;赫伯恩提出的形而上想象概念则集中体现了他的"自然欣赏要从琐碎上升为严肃"的思想,并引发了环境美学中关于想象、情感和直觉等感性因素的讨论;赫伯恩对环境审美经验特征的描述倾向于达成某种多元的融合,这种主张也预示着环境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8.
海琳 《美与时代》2015,(4):25-27
想象是艺术创作构思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思维活动,是一件美好作品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艺术思想形态所拥有的超越性及神秘感等特征无不体现于一件完美的作品之上,更是让艺术品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让人们印象深刻。同样,陶瓷艺术作品的创作也是离不开想象的,可以说正是想象的力量让陶瓷艺术创作者的思绪飞扬,为人们创作出更多优秀的陶艺作品。  相似文献   
79.
晚清知识分子梁启超在探索“新”的社会制度、启蒙“新民”方面,展现了无比的热情.梁启超力求以“新”的形式,来呈现他对晚清社会走向“宏大叙事”的理解和定位.《新中国未来记》就是按照他的政治理想所想象和展开的,是他的“中国梦”.从该小说对未来国家的构想、小说叙事时间的表现和小说叙事的多重声音中,我们看到该小说集个人的政治诉求、国家政法制度与社会集体想象于一体,显示了政治小说的特有文体特征.因此,它是我们理解近代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例.同时,它也为我们今天的“中国梦”打开了一扇幻想的大门.  相似文献   
80.
成功,是一个诱人的字眼。人的一生,都向往成功,没有谁企盼失败。但现实中却是失败的人多,成功的人少;失败的事多,成功的事少。通往成功的道路,有的人可能并不怎么费劲,有的人却一辈子都可能走不完。有记者披露,他无意中听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