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龙门秘旨》是道教专论金丹的书。其文简练,其理通达,其意微妙。正文不到二千字,却将精、气、神三宝归一之理,用通俗的语言阐明了丹法的要领。《龙门秘旨》非邱真人处机所作,而为后人托名。以邱氏所著诸书相比,无邱氏笔法风格。其后序“自然之功用,并非矜心作意也,大道真传,不敢自私。”此论甚明,乃一后世好心者,“一不忘祖、二不忘民”以备后人学习。《龙门秘旨》对修炼金丹的人。主张性命双修,反对持宗派己见。“谈道者,  相似文献   
192.
《大乘起信论》树立"体用不二"的心体论,统一染与净、觉与不觉、体与用,提出"真如本觉"和"染净互熏"的新思想。真如能随缘而入生灭流转,染而不染,又能以内在的本觉智性和熏习力实现沿流而返的自我救赎。通过真如熏习的内在机制与本觉自证的修行实践,众生可返染成净,实现心灵的净化,共同建设人间净土。  相似文献   
193.
许涤非 《哲学研究》2012,(3):98-104,128
<正>经典数学理论的逻辑完全是一阶逻辑还是也需要二阶逻辑?逻辑学家对此一直有争议。这种争议大约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但是似乎直到现在还未尘埃落定。在普遍接受反基础主义的前提下,数学基础的研究任务不再是为数学的各个分支寻找最大程度上免于理性怀疑的基础,而是在重构数学分支的过程中给出各个数学分支间的关系,描绘出数学的大图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学基础的研究不  相似文献   
194.
贾国恒 《哲学研究》2012,(6):112-115,128
<正>对角线方法是指德国学者康托尔 ( G. Cantor) 在证明实数集不可数时所运用的一种技术方法。在这种意义上,康托尔的实数集不可数论本身便是对角线方法的一种重要运用。此外,对角线方法还有两种重要运用,即哥德尔对角线定理和汤姆逊引理的证明。哥德尔对角线定理又叫 "哥德尔自指定  相似文献   
195.
周振忠 《哲学研究》2012,(8):90-97,129
情感主义(emotivism)是元伦理学的重要学说之一。艾耶尔是这一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参照斯图尔加(D.Stoljar)的观点①,可以将艾耶尔的情感主义概括为语义和语用两个基本论点:语义论点:道德语句缺乏真值条件,不能为真或为假。语用论点:道德语句的作用是表达情感,以及劝说人们以某种方式行动。(Stoljar,p.81)然而,这一版本的情感主义面临两方面的问题:(1)弗雷格-吉奇问题:一个缺乏真值条件而只有  相似文献   
196.
夏年喜 《哲学研究》2012,(8):107-113,129
弗雷格是第一个注意到命题的预设为假会影响到命题真值判定的哲学家。对这种因预设为假而形成的真值空隙,弗雷格、罗素和斯特劳森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由此奠定了预设的语义解释的基础。但预设的语义解释一直面临着种种质疑。这些质疑有说服力吗?应该放弃预设的语义解释吗?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揭示这些质疑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对预设的语义解释的合理性进行辩护。一、预设为假与真值空隙第一个把预设作为逻辑概念加以讨论的哲学家是弗雷格,其预设思想可以归纳为四点:第一,预  相似文献   
197.
道家和佛教的道德评价都有超越狭隘善恶判断的特点.在道家的价值体系中,“道”和“德”上升到存在论高度,不是狭义的“善”,而是超越人的狭隘判断的本体意义上的正面价值.本体论上万物齐一的境界构成道家道德判断的哲学基础.小乘佛教“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要求更接近世俗伦理,但也是以解脱论为归依.大乘佛教的“是法平等”从境界论上开出价值判断的“不二法门”.道家和佛教在境界论层面超越善恶的分别对待,就是章太炎概括的“平等二字”.“真平等”是对终极真实的体认.复归自然本性、认识本来面目就能把握“道”和“法界”的本体.道家追求回归天真本性,反对雕琢妄为,佛教提倡去除贪执,以了悟宇宙人生的真实本质,均体现了“以真为善”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98.
麦道的哲学试图抹去心灵与世界之间的本体论间隙。为了实现这一哲学计划,麦道需要接受某种真之同一论。本文认为,麦道所需要的是真之坚实同一论,并且承诺关于罗素式单称命题。本文首先论证真之同一论论题,然后更进一步,在麦道的哲学计划下辩护真之坚实同一论,认为真命题与世界中的事实同一。本文并非要给出一个对同一论或坚实同一论的完整理论,而是试图在麦道的哲学计划下给出一个对坚实同一论的辩护,认为坚实同一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9.
医学技术是我国医学门类下的新兴一级学科,通过分析医学技术一级学科的发展历程、学科内涵、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体系、学科建设的意义和作用等方面,指出该学科发展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理论体系尚待丰富、分支学科尚需分化、高端人才缺乏、多层次人才培养和学位体系需要构建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0.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祸频繁,值此境遇下民之所想、民情如何与民之利益何在,关乎民生,乃人之天赋本性,是为民性。墨子认为“民生为甚欲”,政治当以便于民“生”为旨归,关注天下百姓的生存环境,止争息乱,“一天下之和”;同时,为政还要下通民情,“明民之所是所非”,“信民、爱民”,从而实现“政通人和”;而政治之义在行“利民之治”,谋天下百姓之利。若此民性可彰、善政可为。以此为鉴,功利民生确应成为当下执政党的道义性担当,并以此引领权力的规范运行,防止公共利益的异化,让“权为民所用”带来“令人愉悦的经验感受”,权力之善才能善待民性而富有“生活”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