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588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549篇
  2010年   448篇
  2009年   449篇
  2008年   428篇
  2007年   468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403篇
  2003年   328篇
  2002年   240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51.
等车来接     
年轻时的他,和很多同龄人一样狂热地迷恋着电影明星,在心底他也开始萌发了做明星的梦想。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费尽周折进入艺校夜班学习。进艺校后,还是没有导演看上他,他还只能“跑龙套”。在老版的《射雕英雄传》中,他在里面有1分钟的戏份儿,没有台词——他先后饰演一个无名兵卒和一个囚犯。  相似文献   
852.
灯下.他对着自己的影子叹息。  相似文献   
853.
温暖的依靠     
记得那年黄昏,刚下过一场阵雨,院里落了一地桐花。5岁的我在趟水玩,裤腿上沾着斑驳的泥点。  相似文献   
854.
尽管《血盆经》是起源于中国的佛经,但在道教和民间信仰中广泛使用。本文将讨论血盆思想和《血盆经》的形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血盆思想的特征和意义,以及明清时期在宝卷中出现的《血盆经》。  相似文献   
855.
2011年9月13日,由中国无神论学会、《科学与无神论》杂志社组织,自然科技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部分媒体记者自愿参与的"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座谈会,在北京圆山酒店举行。与会人员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科普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牛顿科学世界》杂志社、《五柳村》网站。  相似文献   
856.
2010年8月2日-7日在日本东京庆应义塾大学山田校区举办的第九届柏拉图研讨会以"柏拉图的<理想国>"(Plato's Politeia)为题,汇聚数百名当代学者,全方位地检视这部巨著中对城邦、灵魂、善、形式(理念)、诗歌等诸多主题的反思.本文略记大会盛况及日本古典学界观感.  相似文献   
857.
<世说新语·德行>撇开了华歆、王朗之徒的不忠不义之举,赞扬他们的"小廉曲谨"之行.以忠义入选<德行>的只有一则,而以孝行入选的却有十三则,其结果显示出:在玄学思潮的冲击下,魏晋士人援道入儒,重新建构他们特有的道德观与价值取向.随着君权的衰落,门阀制度的确立,他们普遍接受了先亲后君、先孝后忠的思想.他们追求个性解放,做出种种越礼行为,但并不想废弃礼教,而是提出了"因时修制"、"缘情制礼",试图解决名教与自然的冲突.因此他们在推崇孝时并不只主守礼之孝,而是同样看重出于真情的死孝、心孝.  相似文献   
858.
<正>法显是中国东晋时期的高僧,他历经万险,西行到达印度,取经译经,又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有《法显传》(又名《佛国记》)。由于王邦维《法显与法显传:研究史的考察》[1]已经对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国内外法显及《法显传》研究进行了系统地回顾和展望,为避免重复,本文  相似文献   
859.
明末高僧憨山德清的《庄子内篇注》是佛道二教的视界融合。他对《庄子》的看法主要体现在《观老庄影响论》一文中,而对庄子思想精髓的把握则主要体现在对内七篇的详尽注解中。作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憨山的《内篇注》自有其独特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860.
传统说法认为,人道教化是孔子的主流思想,但竹书《鲁邦大旱》、帛书《要》篇等出土文献的发现,表明孔子晚年出现了神道设教的倾向。孔子继承春秋以来的贵族礼文化,以人道教化弟子。但对于传统贵族与小人的失礼行为,诗书礼乐并不能完全起到教化作用,神道与巫术作为人道教化的补充,在孔子晚年被纳入到儒家思想中,就成为孔子思想发展的必然。但《鲁邦大旱》、《要》篇蕴含孔子神道设教思想的简帛文献并没有流传下来,以至于孔子的神道设教思想长期被遮蔽。这种历史失忆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早期儒家价值选择的结果。墨子对儒家虚设神道设教的批评,孟、荀有意回避神道设教,都是导致这些文献失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