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588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549篇
  2010年   448篇
  2009年   449篇
  2008年   428篇
  2007年   468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403篇
  2003年   328篇
  2002年   240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61.
《思维与智慧》2010,(9):F0002-F0002
2010年7月17-18日,河北师范大学报刊集团、河北行知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思维与智慧》杂志社主办的第四届笔会在避署社地承德市举行。来自全国的13位作家朋友与杂志社编辑欢聚一堂,共同为杂志社的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62.
如果有来生     
如果有来生,我愿做一棵树。接受阳光的照耀,吸收日月的精华。先是一粒种子,再破土而出,冒出小小的芽儿,感受全新的世界。直至拔地而起,参天耸立,青翠欲滴。每个季节换一身衣裳:春天生机勃勃,夏天郁郁葱葱,秋天一片金黄,冬季洁白无瑕。怀着坦然面对的心态走过四季,走过轮回。冷眼看人世间的爱恨情仇、世态冷暖。  相似文献   
163.
远音 《思维与智慧》2008,(12):61-61
北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欧阳修任滁州太守后,常去琅琊山游玩,与琅琊寺的住持和尚智仙谈诗论文,结为知己。智仙在山道旁盖了一座亭子,请欧阳修出席落成典礼,欧阳修欣然将该亭命名为“醉翁亭”,并在亭子里当场写成一篇《醉翁亭记》。  相似文献   
164.
《毛诗序》有相对一致的解释思路,十五国《风》、大小《雅》各部分的《序》表现出一定的系统性,相邻的《序》文也往往有一定的关联度,则其很可能成型于一人之手。三家《诗》本无序、四家《诗》解说有不少歧异,说明《毛诗序》非出于诗人、国史、周之乐官、孔子、子夏。先秦时期虽也有以政治教化、伦理道德解《诗》的趋向,但尚未成为普遍原则。《毛诗序》与三家《诗》皆以政治教化、伦理道德解《诗》,说明它们是同一时代的选择。而《毛诗序》比三家《诗》有更浓厚的政治教化的意味,则《毛诗序》晚于三家《诗》的创立。三家《诗》的创立在高后至文帝时,结合《序》《传》关系、《序》的资料来源,可以断定《毛诗序》的成型在景帝前元二年至中元五年间。  相似文献   
165.
新声 《天风》2010,(10):I0001-I0001
<正>9月初,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新作《幸福了吗》正式面市,相比10年前销量67万册但略显青涩的《痛并快乐着》,加入更多思考的《幸福了吗》显得更为成熟和睿智。对于书中多次提到的"信仰"一词,白岩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信仰的人不一定都幸福,但是没有信仰一定不幸福。"  相似文献   
166.
楚简《鲁邦大旱》中“踵命”的意思是追寻“山川”之所以称名。子赣对孔子的答辞,即紧扣“踵命”而作据名求实的逻辑分析。对“踵命”的不同理解,直接导致对《鲁邦大旱》全篇主旨以及逻辑结构的不同分析。  相似文献   
167.
对金丹大道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金丹真传最重口诀。自古圣真口口相授,代代相传,惟有通天之志者,乃可作为载道之器而接承之。故《悟真篇》有诗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明师莫强猜,只为金丹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而口诀之外,另有三秘,一曰关窍部位,二曰火候次第,三曰内景隧道  相似文献   
168.
郭峰 《天风》2005,(2):22-23
由罗冠宗先生主编的旨在述评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侵略中国的史实的历史著作《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在我教会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连一向抱着"超然中立"立场的学术界此次也不再坐视旁观。赞誉之词,自不待言。当然其间批评责备之声,也时有所闻,且多责该书"不合时宜"。究其原因,想必有人会说:时过境迁,人走物非,何必再重提旧事揭自己的伤疤;况且  相似文献   
169.
    
(一) 踏倒了荆棘蒺藜,路就会清晰可辨。左顾右盼不敢抬步,有路也是满眼荆棘。有时脚步呼唤路,有时路呼唤脚步。要么开拓于荆棘中,要么重复在别人脚下。正是举目无路的现实,促使开辟通往前方的自由之路。早醒的脚步,通向朝霞绚烂的大道。  相似文献   
170.
本文探究《警枕录》这部以往学界不曾措意的著作,通过具体考察其内容,包括其中引用的宋明理学人物及其话语,以及作者本人的自我表达,力求呈现和分析作者的精神世界与心理状态。通过本文的考察,可见宋明理学传统尤其明清之际所格外突显的,以日记方式记录自我修养的工夫实践,至清代中后期仍被儒家知识人所践行。在这一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对于理学传统与乾嘉考证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重新认识清代思想史尤其儒学的发展线索和整体面貌,尤其是其内部的多样与复杂,本文也试图提出一些个人的观察,以期推动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