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64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93篇
  1224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313篇
  2022年   284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359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294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284篇
  2014年   871篇
  2013年   416篇
  2012年   619篇
  2011年   953篇
  2010年   691篇
  2009年   678篇
  2008年   735篇
  2007年   664篇
  2006年   517篇
  2005年   475篇
  2004年   614篇
  2003年   545篇
  2002年   444篇
  2001年   339篇
  2000年   29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江泽民文选》的出版发行,是包括中国宗教界在内的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特别是8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激发了中国宗教界包括天主教界人士学习《江泽民文选》的热情。文选收录了江泽民同志从1980年8月至2004年9月这段时间内的各类重要著述203篇,生动记录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各界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进程,深刻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和重大成果。文选内涵丰富、高瞻远瞩,结合我国国情,从战略高度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等许多领域都有精辟的论述。文选的出版发行,为我们深入地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好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特别是对于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32.
《中国宗教》2006,(5):63-63
丁俊在2006年第1期《回族研究》中发表文章《伊斯兰视阈中的文明对话与全球伦理》。文章认为,关于开展文明对话、构建全球伦理的讨论,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的重大议题,中国学术界也积极参与有关讨论,发表了不少独到的意见。但中国学术界对伊斯兰文明在开展文明对话、构建全球伦理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尚缺乏必要的理解和研究。文章通过对伊斯兰文明及其内在精神的揭示,特别是从伊斯兰文明之源的《古兰经》和圣训的原则精神出发,指出倡导文明对话不仅是伊斯兰文明固有的人文精神,而且也是伊斯兰文明的历史传统。  相似文献   
233.
《中国宗教》2006,(5):62-62
胡诚林在2006年第2期《中国道教》上发表文章《试谈道教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章认为,大力弘扬无为之德,倡导“无为而无不为”的精神内涵,是当代道教济世利人、服务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途径与内容之一。无为是有为的基础和前提,“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无为到有为的认知和选择层面。要想有作为、作为好,必须“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弘扬、倡导道教“无为之德”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清心寡欲、为而不争、谦让奉献的无为境界,能引导人心向善,  相似文献   
234.
235.
《学海》2018,(2):63-66
2017年11月18日纪念涂尔干逝世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大召开。以下几篇文章来自研讨会发言。杨善华从涂尔干的处事风格、社会责任、学术执着的角度,讨论涂尔干的为人与为学品质。苏国勋突出了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理性主义性质及其道德科学色彩。王楠讨论了《自杀论》对现代社会道德危机的分析,突出涂尔干在危机时代重建道德秩序的努力。赵立玮进一步探讨涂尔干视自杀为总体社会事实的观念,凸显涂尔干对现代人生存状况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236.
跳出掌心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神通广大,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但无论如何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那么,真的有如来佛这只手吗?为什么孙悟空跳不出这只手?  相似文献   
237.
不二法门     
马明博 《佛教文化》2018,(3):103-105
如果把《楞严经》拍成一部电影,阿难、摩登伽及文殊菩萨,只是在序幕中出现的配角。如果把《维摩诘经》拍成一部电影,释迦佛则甘愿作配角,让维摩诘与文殊菩萨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男一号”与“男二号”。  相似文献   
238.
寄庵荞麦面     
子安 《佛教文化》2018,(3):125-127
说到荞麦面,也是关中地区特色饮食之一。不过不称荞麦面,而称荞面饸饹。饸饹,古代称河漏或河捞,出处说法不一,似乎是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饮食。王祯《农书》“荞麦”条记载说:“北方多种,磨而为面,作煎饼,配蒜食。或作汤饼,谓之河漏,以供常食。”  相似文献   
239.
王阳明工夫论与儒家修身传统关系密切。他将朱子察之于念虑之微工夫标举为根本工夫,由朱子之独知而直接转化出良知,借此扭转了朱子学外骛之弊,格物工夫遂聚焦于格念头,格物者的生命成了修炼的对象;他提出的致良知跟陆象山先立乎其大工夫本体一齐点出,均有简明直截、鞭辟入里的风格,但致良知三字,不犯典要、不落格套,先立乎其大则有落入典要之嫌疑,在立志改过工夫论说上,象山念虑之正不正,在顷刻之间说与阳明思之是非邪正,良知无有不自知者说虽差之毫厘,但却意义重大,前者坐实了刘蕺山知是知非落入后手之批评,后者则可从现象学内意识角度得到有力辩护;而在成圣这一修身目标上,阳明的圣人图像与宋儒相比则发生了上提下拉的变动:上提系指圣人图像中无的一面得到充分彰显,明道所营造的廓然大公、物来顺应的无滞、无着、无执、无染的面向至此已天机尽泄;下拉系指阳明圣人观中的平民化趋势,个个心中有仲尼,见满街人都是圣人诸如此类之说法遂不胫而走。  相似文献   
240.
不相容论者倾向于认为,为了能够对一个行动承担道德责任,行动者必须在实际上采取这个行动的时候能够采取其他可能的行动,因此道德责任预设或要求一种反因果的自由。哈里·法兰克福在发表于1969年的一篇著名文章中试图反驳这个观点。不相容论者已经采取了一些策略来回应法兰克福的挑战,其中的一个重要策略旨在表明,在道德责备的特殊情形中,不相容论者的主张可以得到维护。然而不相容论者通过诉诸康德准则对法兰克福挑战的回应并不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