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576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533篇
  2010年   437篇
  2009年   438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459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394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173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李哲 《管子学刊》2009,(4):10-13
《管子》在强调"以法治国"的同时,又推崇"守国之度,在饰四维"的德教思想,而且二者相互为用,共同服务于以君主为核心的国家统治,表现出了齐法家学派独特的治国经民理论。  相似文献   
992.
王学斌 《管子学刊》2009,(1):42-45,57
晚清以降。诸子学走向复兴。作为其中重要一支,《管子》一书也摆脱以往“德主刑辅”、“以子证经、史”的边缘地位,受到广大士人、学者的关注。大致而言,晚清的管子研究经历了“通子致用”、“援西释管”和“改塑管子”三个阶段,逐渐完成了由古典向近代的学术嬗变。  相似文献   
993.
<管子·内业>蕴涵有重要的哲学思想,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道的思想和内涵,体现为使道的思想具有形象化的特征.具体为:首先,道之气化:生生不息、大化流行.其次,道之体悟:存于心、践于行.最后,道之秩序:和谐生福.  相似文献   
994.
<周易>之"井"卦,<周易>作者乃取日常汲水之象而设卦,令人睹井水之利养于人,而思济人利物,广施德泽.由此,以井喻人,即修井是反身修德,井水养人是以德育人.尤其经<易传>的诠释和阐发,"井"卦成为人生德性修养、安身立命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考察、辨析了历代注家关于"井"卦之释义,并结合出土文献的最新研究成果,重新诠释了"井"卦所含蕴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995.
论蔡清《易经蒙引》对《周易本义》的注疏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对<周易本义>具有注硫性质的<易经蒙引>,其对于理解朱子的<本义>,到底有多大帮助?蔡清的理解与朱子<本义>原义是否贴切?这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易经蒙引>是对朱子主要易注的宏观审视与抉择,其对<本义>与<程传>的承传与不同有清醒的分判与吸取,并融会宋元诸易家研究<本义>之释,择精存义,且以历史的、礼学的闸释具化对<本义>的疏解.<易经蒙引>是蔡清在对朱子易说进行深思热虑的基础上作出的,是研究朱子<本义>不可或缺的材料.  相似文献   
996.
旧题归有光撰<易经渊旨>与归有光<震川先生集>中最核心的易学思想、政治思想颇为一致.<易经渊旨>认为易图非作<易>之本、对<说卦>的解释不必拘泥于卦位、邵雍易学晦涩难懂,这些观点正是归有光易图论的主要理论环节;<易经渊旨>的仁政观重视上下有亲、反对以势临民,与<震川先生集>之最重要的政治观念相呼应.<易经渊旨>是<周易>文本与归有光思想的精密结合.<石镜山房周易说统>等材料也为<易经渊旨>乃归氏真作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997.
《心理学探新》2009,(2):F0003-F0003
2009年4月11日-12日,第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刊物联席会议在深圳举行。本次会议由《心理学报》编辑部主办,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系承办。《心理学报》主编杨玉芳研究员,《心理科学》主编杨治良教授、副主编李其维教授,  相似文献   
998.
该文以《孔子家语》为文本,对孔子的差异心理思想进行研究。讨论的问题有:《孔子家语》一书的性质,孔子论类型差异与孔子论个别差异。  相似文献   
999.
1000.
孙斌 《天风》2009,(5):18-18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也是圣经的重要主题之一.从(<创世记>到<启示录>,贯穿的主线之一就是"和谐".创造本身就是和谐的,救赎的目的就是要使神人和好,在新天新地中,更是达到一种完美的和谐.教会在地上的使命之一就是建立主的教会,使之成为金灯台,照亮这个世界.然而,教会目前的状况是堂点多,信徒多,且成分复杂,而教会力量薄弱,这对堂点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常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堂点管理不好,就容易使主的羊群分散,就容易出现矛盾,容易让异端邪说钻空子,造成教会内部的不和睦,也会造成教会的不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