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592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560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453篇
  2008年   423篇
  2007年   481篇
  2006年   367篇
  2005年   324篇
  2004年   416篇
  2003年   341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178篇
  1994年   16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从竹简看所谓数字卦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勇 《周易研究》2006,(4):43-48
关于所谓数字卦的说法,从1978年张政烺先生提出后,逐渐成为一种公认的说法。然而从竹简发现来看,数字卦说法是错误的。组成这些所谓数字卦的符号,并不是数字。对竹简易卦符号的研究,应注意区别经文与实占,经文只用卦画,而实占则可能用到记四象的符号。  相似文献   
972.
通过对渐卦卦象的分析,并考《说文》段注“陂陀曰渐”,得出渐卦取名为渐,当取坡渐之意,进而引伸为渐进之意。又从卦爻象出发,对渐卦的卦爻辞作出分析,认为渐卦的卦爻辞是根据其卦爻象而系出,而且其整卦的卦爻辞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主题而展开,且其思想与《诗经》中的《鸿雁》等篇不无关系。这或可为进一步解读《周易》古经及其产生时代问题提供某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73.
本文通过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字》卦卦名与爻辞中之“字”字的考释,证明传世本(周易·需)卦卦名与爻辞中之“需”字的原始意义,同《易传·序卦》所言“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较为接近,其要义为怀柔养善;马王堆汉墓帛书《六十四卦》之《襦》卦的“襦”字与马王堆汉墓帛书佚文《易之义》的《襦》卦之“嬬”字,均为“需”的通假字,而“需”字的形与义不是卦画之象所为。  相似文献   
974.
八卦还是七卦、九卦——关于坎、兑二卦的几点初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卦中,坎为水、兑为泽、也为水。八卦含有两个水,值得深思。兑一卦而兼取两个不同类型之基本象,如从坎兑皆取水象看,则八卦实只有七卦;如兑卦兼取水、卑下二象,则八卦又可以说是九卦。同为水,坎兑又分属阴阳。坎水在六十四卦中为一般之水、抽象之水,兑水却常为具体之水。坎水为川水,具有流动义,能够与天地万物沟通;泽水却不能流动,所以导致壅塞和失败。中华民族是一个治水的民族,各类水给先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映到八卦中,形成了坎、兑二水卦、八卦的方位以及关于卦爻辞的各种说明。  相似文献   
975.
曹彦 《宗教学研究》2006,29(4):182-184
关于俱有因的定义,现今的大多数辞典都是采用《俱舍论》第六卷中的“互为果义”的定义。但实际上这一定义是世亲用来指出有部在理论上存在矛盾的定义,并且受到了众贤的强烈批判。众贤在《显宗论》第九卷中则以“同一果义”来定义俱有因。其中的差异是因为在最早出现六因理论的著作《阿毘达磨发智论》中只是列举事例而没有给六因下定义,而六因理论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所以在六因的定义上,存在着争论。比如,在《大毘婆沙论》中没有讨论到:“法”是“随相”的俱有因,而“随相”却不能成为“法”的俱有因的这种非对等的情况。因此《大毘婆沙论》中将俱有因理解成心和心所的这种互为因果,相互对等的情况。因此对俱有因的定义就偏向于“互为果”。而后来由于生灭四相理论的引入,所以触及到法与随相非互为俱有因的情况。但当时俱有因的定义还是延用原有的“互为果”的说法。因此遭到了《俱舍论》的强烈的攻击。最终,众贤将俱有因定义为“同得一果”。即同得一(士用)果的其它法是该果的俱有因。从而含摄了互为因果和非互为因果的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976.
胡征和 《思维与智慧》2006,(5):M0003-M0003
一直喜欢听费翔的歌:“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一直喜欢看《思维与智慧》: 读你千“期”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  相似文献   
977.
“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这是泰戈尔的两句诗。鸟儿做腻了鸟儿,很想做一朵无拘无束的云,这无可厚非。然而它根本不知道做云有做云的难处,随时会被风吹散,随时会被雷  相似文献   
978.
茶叶与落叶     
一位家住山区的朋友邀请我在采茶季节到他的家中作客,品尝一下新早茶,顺便也可以体会一番采茶的乐趣。经不住青山绿水的吸引,便欣然赴约。果然是个好地方,还未到达目的地,我便为车窗外的浓雾锁俊山、小桥伴流水的恬静所打动。那份清新的泥土气息在心间颤动。难怪朋友放弃城里的美差良宅,  相似文献   
979.
雪魂     
在宁静的冬日,有无数双眼睛清澈如水,无限陶醉地阅读着茫茫天宇写下的美丽诗句。雪是小令,清婉妩媚;雪亦是雨的精魂,壮烈浩然。  相似文献   
980.
生命的韧度     
我家门前长着一棵枣树,笔直的干,冲天的枝桠,散开的枣叶被翠绿色华盖着。与其他枣树不同的是,它的根是长在地面上的。也许你会狐疑地睁大眼睛对我说“这怎么可能,你在开玩笑吧?”,可事实确实如此。两年前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