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6篇
  815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657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583篇
  2010年   476篇
  2009年   479篇
  2008年   442篇
  2007年   492篇
  2006年   375篇
  2005年   330篇
  2004年   422篇
  2003年   355篇
  2002年   273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187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通联片羽     
君冈 《佛教文化》1994,(2):38-39
主持寄语 时下有很多大众化期刊,都时兴在刊物中向读者透露一些自己这“编辑部的故事”,以期常与读者保持情感沟通。《佛教文化》当然也有自己丰富活泼的编辑部故事:一如您在电视片中已经眼熟的那样,在位于北京市区中心、闹中取静的这座典型四合院里。  相似文献   
252.
古庙经卷记     
子虚和尚的职务是藏经楼管事。南亭和尚临去上海时,特地把他叫在面前,说:“我走了,不知佛意何时让我回来,也不知能否回来,我给你八个字,你记住了——经在人在,人在经在。”这就将守住《大藏经》的重任,放在了子虚和尚的肩上。  相似文献   
253.
吴昂 《佛教文化》1994,(2):25-25
情爱,是人生中难以排除的部分。情爱到了痴心的程度,便可以不顾一切。在局外人看来,几乎是颠颠倒倒。所谓“人生无少长,颠倒是情痴”,这两句诗讲的便是这情态。  相似文献   
254.
宏愿与失落     
在中国这古老的国度中,许多人与佛教文化有不解之缘。回想起来,令人感慨万端。一些人难以理解的佛教,对另一些人却是那么难以割舍。这便是每个人在根、缘、德三项因素方面的差异。或许可以这样理解。  相似文献   
255.
本期“大德掠影”,我向主编推荐了这篇张商英的故事。在我国古代社会,特别是宋明以后,儒家思想基本上是占主导、统治地位的,佛教等只能算是次要的、非主流的,而且对一般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儒学乃“敲门砖”,在谋求功名利禄方面是不可或缺的工具,而佛教就很难说具备这种功用了。要从儒家立场转而对佛教进行比较客观的接触、了解,就很不容易了。这中间最要紧的一点,恐怕就是能取比较客观、公平的理智态度,不带先入之见,以追求真理为重,来对待自己未知的新领哉。张商英就经历了一个从盲目排佛到认真了解的转变,当然,这里无意怂恿今人也象他那样最终去信佛——社会历史条件早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今天首要的恐怕不是你是不是排佛或信佛了,而是你相信自己真的了解佛教了吗?借用张商英的话说,今天我们学习圣贤,但尚未读百十卷书,却急忙去排佛,这合适吗?愿与朋友们同参!  相似文献   
256.
《佛教文化》1994,(3):46-47
主持寄语 自“梦想成真”栏目与广大读者见面后,我们收到了许多来信。有的读者在信中谈到了他的独特构想,有的读者畅谈了对本栏目的建议与期待。也有读者在信中对我们倾诉他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不平与逆境,也有身患疾病希望得到名医良药的帮助,有求师若渴,有求经寻法。一封封真诚的来信使我们深受感动,特别是对于上期本栏目徐永亮先生文章反响之强烈更出人意料。截至发稿时,本刊已收到全国各地捐款近五千元。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一封封朴实无华的来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读者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人心向善,这个世界就充满希望。我们相信只要有广大读者的支持。  相似文献   
257.
行方 《佛教文化》1994,(4):24-25
用“历尽劫波”这个本来出自于佛教的词汇,来形容近现代中国佛教所走过的历程,可能再也贴切不过了。1990年深秋时节,中国佛教界一位众望所归的领导人从北京出发,前往南中国考察佛教现状。此时佛教界早已结束十年浩劫,并且经历了又一番十年生聚、元气恢复的发展变化。这位几乎与我们的世纪同龄、为中国佛教事业倾注了大半生心血的老人,来到众多的著名寺庙和僧俗群众中间,深入细致地考察访问,心中感慨万千。回到北京,他在中国佛教协会发表了长篇谈话。其中,特别提到了本文主人公学诚法师和他所主持的福建莆田广化寺——  相似文献   
258.
《中国哲学史》1994,(4):15-18
辛敬良,男,1928年1月生,原籍浙江黄岩。现任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代表论著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历史唯物主义教程》、《预成论与历史唯物论》、《历史过程的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与市场经济》等。  相似文献   
259.
读《易》解卦,古称难题。只要运用古人“《易》无达占”原则,难题可望迎刃而解。本文对于古代文史资料中有关的读《易》释卦事例,进行了翔实的考察,并分类归纳,为七类十式,作了初步探索。作者又以现代思维视野,阐述了“《易》无达占”原则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0.
残灯 《天风》1994,(1):10-11
神爱我们,藉着圣经告诉我们,他有许多要赐给我们的恩惠,而且还常常在说到这些恩惠时,加上一个“必”字。“必得”、“必蒙”、“必要”、“必然”、“必指引”、“必成全”、“必保守”、“必欢呼”……所有这些“必”,都是神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实实在在地对我们讲的。我每逢读到这些“必”字,一缕感恩深情不期油然而生。我清晰地听见圣灵对我说:“神的儿子耶稣基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